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殊教育论文

教育探索杂志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4-11-17 13:57:17更新时间:2014-11-17 13:58:24 1

  《教育探索》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理论期刊。全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期刊。以宣传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为重点,注重学术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摘 要:高等农业院校选择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趋势。创业型人才类型包括科技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信息服务型人才和教育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创业型人才要借鉴国外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立足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三农”的办学特色,优化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设良好的创业教育外部环境。

  关键词:教育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作为直接为三农发展培养人才的组织,选择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顺应了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农业院校在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实现,是高等农业院校顺应时展和增强自身竟争力的客观要求。创业型人才培养必将成为今后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

  一、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创业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才能,善于发现机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推动事业发展的人。创业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创业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一)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等农业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科研以及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主动适应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开创事业的能力和意识的,乐于献身农业,能够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这些创业型人才是面向“三农”,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

  (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类型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掌握信息和捕捉机遇的创业型人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科技型人才。农业现代化需要高等农业院校培养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即科技型创业人才。科技型人才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研发新科技成果,并应用和推广到农业生产经营实践。

  2.经营管理型人才。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增加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家。经营管理型人才是地方中小型企业振兴和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

  3.信息服务型人才。我国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信息人才相当缺乏。农业信息化的进程,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服务型人才,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种信息的充分交流,促进农业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的融合。

  4.教育型人才。农村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教育型人才开拓和经营农村教育将大有可为。面向农村建立多层次教育,举办成人的各类学习班和培训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并降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难度,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国内外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国外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1.美国是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的始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和创业实务操作四大类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学习内容来增强和提高大学生这四类能力素质。其中美国“赠地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赠地学院实施农业和技术教育,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知识技能教育,特别要针对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正是赠地学院的开办,提出了高等教育必须服务社会经济这一新的办学理念,增加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新职能。

  2.德国的农业高等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和专科大学中实施。学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教学目标、教学实践都以应用性为导向,培养创业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模式尤其重视实践教学,设置多项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职业工作实践学期和职业实习等。

  3.日本高校高度重视创业人才培养。日本政府积极支持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把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基本国策,以创造性科技立国为竞争优势。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参与创业活动,促进产学研联合,推进新技术的转移和应用。

  (二)国内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1.中国农业大学采用基础平台和专业模块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平台由通用性学科或专业知识课程组成,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普适性能力。专业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专业特色设置的,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科研项目、实验实习、研究论文、毕业论文等。这种模式从课程设置和知识内容来看,已经弱化了专业的局限,重视了个人的通用能力发展,同时实现分流培养,体现了社会分工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

  2.南京农业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特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共课程主要是通识教育,包括农业科学与作物生产科学领域。专业特长则是为宽口径的就业和创业做准备,体现社会对农业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建立既能够宽口径地构建人才知识结构、又能够有效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的教育体系,提高高校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自主创业能力。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倡导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以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为支撑,以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为保障,实行基本素质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与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外企业联合培养,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华南农业大学培养方案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训练三部分构成。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应用性人才培养,从而实现学校发展、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三、高等农业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一)坚持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三农”的办学特色

  高等农业院校要突出办学特色,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高等农业教育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展服务,以具其有的农业科技优势为基础,整合专业和教学资源,高质量地培养创业型人才。同时主动适应农业经济、农村发展的多方面需要,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信息服务人才、教育人才,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开发。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根本,是实现”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选择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农业对高等农业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优化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同美国创业教育发展成熟国家相比,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在创业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创业教育课程如何设置、创业实践环节如何开展都是农业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创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置是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三大部分:基础素质、能力拓展、实践教育。基础素质是通过对企业运营全过程的了解,创业相关知识的掌握,从而培养创业意识和产生创业的想法。能力拓展是通过系统的模拟和训练,将创业知识与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能力,这是创业成功的保证。实践教育是创业能力的具体运用,通过一系列的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到企业实习基地工作和聆听成功企业家的讲座等,将创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创业活动有效结合。在创业教育内容方面,创业能力是主线,贯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始终。

  (三)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方面,形成以校内为主、校外结合的多专业多层次的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在帮助学生对创业进行模拟的学习中,逐步锻炼其创业能力。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创业师资的培养,对创业教师进行各种专门的培训,同时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人士兼职教学。鼓励创业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选拔教师到相关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或者到企业相关岗位积累创业经验。通过案例示范教学以及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创业教育经验的交流,从而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教师的创业实践教学水平。创业教育需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思想碰撞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避免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同质性弊端,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采取开放式师资培养,引进和培养并重,着力组建一支包括创业教师、农业科研人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官员、成功企业家结合的创业师资队伍。

  (四)创设良好的创业教育外部环境

  良好创业环境的建立离不开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优惠政策。政府各部门、各高校和企业都开展了大量的创业知识讲座、创业资金扶持和创业培训计划(包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SYB创业项目),重点支持高校科技产业和科技开发活动,使高校的产业化基地逐渐成为孕育优秀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摇篮。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教育培训。

  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农业院校需要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和强化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创业意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薇,马彩霞.企业家创业精神视角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岳论丛,2010,(12).

  [2] 彭新平,张秀梅,陈永秀.高校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4).

  [3] 夏广军,徐红艳.浅谈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三农”模式[J].农业科技管理,2005,(1).

  [4] 欧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eshujiaoyulw/4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