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天文学论文

探索乡村防雷新途径 构筑新农村防雷安全体系

发布时间:2011-02-25 11:38:33更新时间:2011-02-25 11:38:33 1

摘要针对最近几年农村雷击事故多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触目惊心,剖析了乡村防雷工作滞后的原因,提出了有别于城市防雷工作模式的新农村防雷工作新途径。并浅述了一些农村简易防雷措施,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摆脱传统迷信观念,减少雷击事故发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防雷安全防护措施对策建议
  
  引言
  自从人类起源以来,人们就饱受雷电的侵袭,因而人们认为雷电是万能的上帝赐予。这种自然现象至今之所以仍使人们感到恐惧,不仅因为它释放的能量致人于死地,而且它对于人类来说依然充满神秘感。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雷电是带电的云层间或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声响的天气现象,雷电不仅发生频率高,且年年都有发生。雷电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气象部门最近十年的雷电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多发生在城市,而人身伤亡则90%发生在农村。然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并没有随之加强,农村成为雷击事件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尤其是农村居民、配电、通讯、电器等迅速普及而大都没有采取防雷措施,成为农村防雷新的安全隐患。
  1乡村防雷现状
  1.1科学防雷常识贫乏。雷击伤亡事故中,以农民居多,由于种植的需要,村民的劳作场所也大多在农田、等水体附近,这些地方由于空气比别处更为湿润,容易发生雷击。雷暴袭来时,农民不知道如何躲避如何防御,往往选择错误的避雨地点,常将高大树木、独立茅棚、亭子、屋檐等当作避雨防雷的“安全场所”其实这些地方极其危险;有的农民雷雨时仍在田间劳作,因而遭雷击身亡。
  1.2村民防雷意识淡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楼房越建越多并且越高,但防雷意识却没有随之增加。村民一般会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筑房屋,在建房时就对“雷劈”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从没考虑过安装防雷装置,在农村横七竖八、乱拉乱接的各种线路如“麻花绞、蜘蛛网”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更是“引雷入室”的元凶,一旦雷电直接击中这些“赤裸裸”的线路,所产生的强电流将顺着线路涌向室内的家电,造成损坏,如果对线路附近的人员闪络,则造成人身伤亡。即使雷电没有直接击中线路,周围电磁场的强烈变化会使线路中产生“雷电感应电流”,从而产生危害。
  1.3农村防雷设施奇缺。农村生活场所,几乎没有防雷装置,特别是村民住宅,更是频频遭受雷击。农村房屋多为自建的泥土或“砖混结构”其上下层各自“独立”没有形成完整的电路回路,一旦遭受雷击,大量的电流将无法通过“接闪—引流—泄散”而安全进入地下,房内的人员及家电安全便毫无保障。许多农民在顶层上方安装不锈钢栏杆装饰、铁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或类似小塔的装饰建筑等,特别容易引来雷电的“光顾”。
  1.4农村防雷缺少技术支持和安全规范的管理。雷灾是天灾,但是防雷意识和设施不足无疑是“人祸”目前绝大多数的乡村防雷工作,还处于自发的原始状态,没有合适的科学引导和扶持。在农村基层组织的乡镇、村,没有主管防雷减灾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一支防雷专业技术队伍。在农村几乎没有进行防雷安全方面的检测和排查工作,致使雷击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排除。
  1.5乡村防雷安全的预警信息通道不健全且传递不及时。农民对天气形势的了解还停留在“出门看天色”的原始方式上,无法及时得到雷电预警信号。气象预警信息产品无法及时、全面传递到广大农村。
  2农村防雷安全工作落后的原因分析
  2.1农村现有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存状况和受教育水平、农业生产模式等,构成了农村雷灾隐患的内因。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公共交通、有线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建筑物防雷装置很少,信号防雷、电源防雷措施更是无处可寻,无法做到对雷电灾害的有效防范。农村地区高层建筑少,低矮的民居、在野外劳作的农民个体经常成为空旷地面的制高点,特别是农民在遭到雷雨时经常打着雨伞或扛着铁制农具,更容易使自己形成制高点而引来雷击;在野外劳作遇有雷雨时往往来不及躲避,或者躲在孤立的大树下或小亭子里,直接招来雷灾之祸。多数农民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不从科学觉度解释,也不懂得雷电可以防御。
  2.2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方面的“软件、硬件”缺失,组织管理、公共服务提供能力、技术服务支撑能力不足是导致农村雷击灾害事故的外部原因。具体来说:
  2.2.1农村缺乏防雷科普教育,一些简单的防雷常识都没有掌握。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自我防护能力。防雷知识宣传工作在乡村难以集中进行,受众对象相对较少,成了宣传普及的薄弱环节。
  2.2.2村民住宅的设计和建设过程,未能认真执行防雷安全技术规范,忽视雷电防御装置建设。农村防雷工作投入较少,乡村建筑物几乎没有防雷装置。农民自然村的选址、农民建房的设计和审批等,缺少政府的有效服务和科学引导。为节约资金,民房大都不经过正规设计、标准化施工、技术评价和质量检测,自行建设;不少农民在屋顶上安装铁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架设电视天线等,而没有采取防雷措施。
  2.2.3农村的公共设施大都不符合防雷要求。农村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防雷不合格及各种线路私拉乱接。存在着低空纵横交织,强电弱电线路缠绕,远距离架空入户,保险丝擅自换成铜丝等现状,导致家用电器损坏和引发火灾事故。裸露架空,又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雷电感应的主要通道。据调查,多数雷击灾害就是雷电流通过这种线路入室后引起的。
  2.2.4对农村地区防雷减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针对农村地区的防雷减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适应农村需求的物美价廉的防雷产品,缺乏一支为广大农民提供防雷技术服务的专业队伍,由于经济原因,目前还只服务到城镇中,其工作还未真正延伸到广大农村中去。
  3积极探索农村防雷安全工作新途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国气象局8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以及各地相关防雷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防雷工作在城镇中探索成功并得以运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该模式在广大农村却推广不起来。因此,要针对农村防雷的实际情况,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的有效途径。
  3.1行政渠道是抓手。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把农村防雷工作真正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切实抓起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相对城市而言,农村是地广人稀,信息不畅,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群体松散。农村的各级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建设事业唯一可依托的力量。
  3.1.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气象防雷机构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组成的农村防雷体系,加强农村防雷安全工作。各级基层政府和村社组织要高度重视防雷工作,并基层政府(镇、乡、村、社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范畴。落实乡镇相关工作人员(乡镇安全责任领导和安监站)进行防雷安全培训后,担负起日常防雷工作的宣传、巡查、督促、指导。把雷击灾害的人身伤亡指标,纳入政府各级和部门的安全责任目标考核中,明确安全责任部门和人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能籍“天灾”和“自然灾害”而推诿职责。
  加大对农村建(构)筑物防雷装置建设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农村校舍的建设,要依法从源头上强化防雷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对电力、电视、通讯线路推行穿管埋地入户技术,加强电涌保护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ianwenlw/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