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体育科学论文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11-05 10:49:21更新时间:2018-11-05 10:49:21 1

  摘要: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及实施新课程标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已经跟不上教学发展的脚步。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为健康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得到较好的落实寻求理论支持,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出现问题,其中的原因仍需深入探讨,以寻求解决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体育;身心健康;解决策略

  近30年来,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始终是体育研究者的争议话题。TaraMagdalinski[1],爱尔兰的体育学者,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体育有益于健康”与“体育有害于健康”两种观点的争议要旨。而据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肥胖儿童数量逐年增加。体育教学没有成绩的束缚,学生应该没有负担及压力,但是根据合理和科学的新课程标准,目标完成率却较低,这是值得体育研究者深思的问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本课程以身体素质方面实践操作为主要手段,以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技能及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增强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2]

  二、高职体育与健康现状分析

  (一)在教学过程中,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大多数学生升入高职前,体育课基本都是让位于文化课,或者在体育课上只是玩耍,入高职后这种潜意识依然存在,所以上课迟到、早退、旷课、随意请假、上课玩手机以及缺考等违纪现象出现也不足为奇。[3]随着现实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之风,通过在校的学姐学长们、家庭以及同学等途径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受到扭曲,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并以厌恶的态度对待学习,体育学习也不除外,这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淡漠,对体育锻炼不重视。同时,领导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近年来,全国各地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常发生悲剧,学生已成为运动的高危人群。“2015年4月,深圳某一中学生体育课做热身跑步却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2015年10月,南京某高校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时却猝死……”[4]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后,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逐渐被我国政府重视,政府及体育研究者做了很多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但高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重视程度却仍没有提高。[5]

  (二)体育教学手段与方式的落后

  现在,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操场教学模式仍然是最普遍的教学方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遭到严重打击。在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故步自封,不思进取。[5]再就是体育器材因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遇到校内外人员占用运动场地的情况,导致教学场地受限,没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大大下降。学生看到使用受限的体育器材后,在上体育课时,兴奋性和兴趣性顿时下降,磨灭了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发展。[6]

  (三)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

  在人们的印象中,无论什么年龄阶段的教学,体育教学都是很简单的,体育教师也是很轻松的职业。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之前不认真备课,在教学过程中仅教授一些简单的活动,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受限,授课内容单调且无趣。[7]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削弱,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质量更是因此而下降。

  (四)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观念等有待加强

  体育教师只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较深的认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才能正确实行。但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理论课程培训,所以不能很好地懂得体育教学与健康教学的真正意义。[8]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将体育课理解为自由活动;还有的教师拿其他学校的教学内容授课,没有针对性,使体育与健康教育过于平淡,这些都间接造成了体育运动所引起的健康问题。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教学评价较片面,教学目标肤浅,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严重阻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9]学习内容不是因人而异、因需所学,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

  近年来,由于家庭、同学及自身缺陷等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部分学生面临较多的心理冲突以及较大的心理危机。当体能差的学生遭到同学、老师等人的嘲讽时,因无法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而常常走上极端道路。因此,学校应高度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疏导[10];体育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兴趣及行为变化,及时地对受挫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指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使他们回到正常的体育学习中[11]。学院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教职工,应重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高高树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一切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要因材施教,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精神。

  (二)将教学评价落到实处、贯穿教学始终

  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之前,体育教师首先要考虑清楚教法与学法。落后的体育教学很少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健康安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方法要把目标效果的单一性和多元化相结合。[12]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以及情感立场等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练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实现更高的学习目标。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课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教学内容应在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内,要使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更有健身性、娱乐性等特点,[13]充分体现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再无聊、枯燥,无所事事。利用丰富多彩、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教程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生动有趣。

  (三)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

  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并且具有责任感,要关注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最前沿教育教学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身心发展,把新理念与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并进行合理运用,要把以前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和诱导式教学[14],要从执行者变成引导者,重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以此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更好发展。

  (四)高职院校要确保体育器材、场地等对健康教学的保障支撑

  首先,本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要增加体育器材经费的支出,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等的投入。现在好多高校,体育器材数量远远没有达到体育健康教学的要求,或者体育场地不符合要求。譬如,在有些高校的体育课上,三四个班学生同时上课,学生占满了活动场地,而体育项目的教学难以开展。因此,管理层应纠正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浅陋认知,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健康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合理增加高标准体育器材的购进数量,并将体育教学用的运动场地和非教学用的场地进行适当分隔,以满足学生运动锻炼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五)积极完善体育考试评价制度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较多,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须做到全面及公正,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身心发展。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出勤率、行为表现以及努力学习情况等指标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都能看到自身在体育学习方面的价值,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部门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都是不同的,通过多样的选择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

  参考文献:

  [1]MAGDALINSKIT.Sport,technologyandthebody:thenatureofperformance[M].London:Routledge,2009:71-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卢平,刘耕,李蔷薇.高职一专和二专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现状及反思建议[J].才智,2016(26).

  [4]腾讯体育.[EB/OL].(2015-11-05)[2017-05-20].http://sports.qq.com/a/20151105/010544.htm#p=1.

  [5]陈华西.关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学周刊,2016(12).

  [6]甄杰兴.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

  [7]王伟光.普通高校体育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8):104-111.

  [8]孙浩东.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偏差与策略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16(3):117-118.

  [9]黄晖.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42-43.

  [10]王隼.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

  [11]范正平,唐晓英.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新探[J].教育与职业,2014(18).

  [12]黄颖伟.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

  [13]黄丽群.惠州市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5(28).

  [14]张庭华,张新定.体育与健康新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挑战[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iyukexuelw/6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