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体育科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18-10-12 11:40:54更新时间:2018-10-12 11:40:54 1

  摘要: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并重视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获得发展和进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生本体育”为研究对象,从以生为本的教学内涵出发,对当前小学体育“生本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小学体育“生本教学”朝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以生为本;问题;策略

  面对全体学生,教师应当做到关注和重视每一位学生,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以生为本”的教学内涵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以确保“生本体育”目标得以成功实践,同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1.“以生为本”的教学内涵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创新模式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本”教学,指的是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课堂于学生。“以生为本”的小学体育教学提倡学生先学、教师少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体育学习,亲自去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进而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呢和敢于尝试、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

  2.小学体育教学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小学体育“生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落实“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具体实践操作中,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2.1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

  “以生为本”的小学体育课堂强调的是重视并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体育教学长期被传统模式所占领,体育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授课方法不是“填鸭式”,就是“灌输式”,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极大程度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随着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与推进,学生主观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不断被认识,于是就产生了“生本教学”的理念。小学体育“以生为本”的精髓正在于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本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2.2遵循和谐发展原则

  “以生为本”的小学体育课堂,要重视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学生与学生间的和谐,以及学生与课堂间的和谐。只有课堂主体与教学各个要素之间确立和谐的关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促进其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遵循和谐发展原则,构建小学体育“生本”课堂,首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正面、积极、向上的姿态影响学生;最后,要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供生存的“土壤”,进而促进小学体育“生本课堂”的实现。

  2.3遵循差异性原则

  “以生为本”教学内涵本身就包含对学生差异性的重视。在构建“生本体育”课堂时,教师要从不同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2.4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体育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以及体育的基本能力这三方面。但无论是上述哪一项知识和能力地培养,都需要学生通过锻炼实践才能获得。因此,在开展“生本体育”教学课堂中,应当遵循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3.当前小学体育以生为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作者发现,当前的小学体育“生本”教学现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教学观念未能彻底转变在进行任何行动之前,理论都是行动的先驱。当前,大部分小学体育课堂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时常看见,一些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彻底转变,教学过程光喊“以生为本”口号,实际教学却仍旧沿袭传统的方式、方法,比如作者在一次体育课观摩活动结束后,询问授课教师是否了解“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和内涵,该教师点头,而当询问其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才算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理念时,该教师茫然不知所措。从这样一个简单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尚未完全朝“以生为本”转换,因而致使其在实际操作中盲目性、随意性大。

  3.2“生本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制度不够规范

  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小学中,真正能够践行“以生为本”,设置“生本教学”目标的情况还在少数。“生本教学”目标不明确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充分认识到“以生为本”教学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保障“生本教学”成功实施的制度建设上,也比较保守,未能按照“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作为实际教学的具体导向,使得制度保障与学生实际情况脱钩。

  3.3学生主体性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保障

  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和确认是“以生为本”教学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然而,从当前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上看,学生主体性地位却未能得到有效保障,虽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自主提问,具有一定的课堂话语权,然而在身体方面被限制的还是比较严格,“体育课堂自主活动的时间少、机会少”是普遍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以生为本”体育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确认和保障。

  4.深化小学体育“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的策略

  4.1进一步明确“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在开展“以生为本”教学课堂中,要做到: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而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生本”课堂,则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地唤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切身去感悟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成就、挫败等情感体验;二是过程重视小组合作。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模式是体育教师对所要教学的体育知识和训练项目先进行讲解和示范,接着让学生效仿,并针对学生练习偏差的地方进行纠错。“生本体育”课堂则要求教师要弱化自身的“存在感”,强调对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能够不断碰撞出思维创新的火花,进而达到促进学生个体和小组共同成长的目的;三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传统“被动式”教学主要的原理在于教师通过直接介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教学流程主要为“练习———纠错———改进”,不仅形式单一,而且学习过程也枯燥无味,这对以兴趣为学习主导因素的小学生而言,毫无乐趣可言。而“生本”体育教学则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内因认知的自然转化所进行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搜集体育相关资料,在课堂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和锻炼体验,将整个体育课堂构建成一个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生本”课堂。

  4.2完善“生本”教学目标和制度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下的“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当达到学生个体目标和班级目标二者的统一。教师在帮助学生设计个人目标前应该首先确立班级目标,个人在班级目标的标准下进行个人目标的设置才不会使个人目标偏离方向。另一方面,还要完善“以生为本”落实保障制度,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也要对其安排一定的制度约束,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自身观念转变,加强对“以生为本”理念的学习,自觉提升对“生本体育”教学的理解度,以此为“以生为本”教学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4.3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在“以生为本”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想实现“无为而治“,前提就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比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的武术教学过程中,作者班上有位学生已经达到武术三段级别,于是作者就让师生互换角色,让该生上前给班级学生做示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丰富了“生本”课堂的教学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5.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师在构筑“生本”课堂时,要深刻学习“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特点,以“生本”理念为导向,设置教学目标,建立保障制度,来确定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地位,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小学体育教学开展以生为本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12年12期.

  [2]李爱华.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以生为本[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年9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iyukexuelw/6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