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小学教育论文

甘肃教育杂志小学生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6-04-06 15:57:36更新时间:2016-04-06 15:59:32 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提升学生语文素质、丰富学生精神活动的重要方法。但有很多学生因为缺乏作文素材,导致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增加小学生的作文素材。本文是一篇甘肃教育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小学生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以丰富的课外知识来增加小学生的作文素材。对于有价值的作文素材,教师争取让学生把它们全都记录下来。本文具体研究了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对我国小学作文教育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写作素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一、小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原因

  作文的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认真观察,而小学生的生活环境通常只有家庭和学校,他们对生活很难有细致的认识与观察。小学生由于对生活缺乏观察,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所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容易感到茫然。比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作文习作要求:模仿《莫高窟》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介绍家乡的自然风景或名胜古迹。可是由于小学生对家乡的山川河流与名胜古迹都不太关注,不知道如何来介绍自己的家乡[1],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容易感到无从下笔。

  教师不注重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小学生缺乏语文写作素材的又一原因。小学作文的写作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各种写作技巧,还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下笔时文思如泉涌,有用不完的素材。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素材积累量的有效途径

  1通过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想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对身边的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很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小学生一定要注意观察,才能逐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2]。正如苏轼的那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丰富多样,学生如果采取不同的观察角度,就会发现不同的写作素材。一次春游、一次象棋比赛、一场有趣的游戏、一次家务劳动,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写作文的素材,只要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素材。

  生活中从不缺乏美,只是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如果能够敏锐地发现写作素材,那么就一定能够写出精彩的作文来。比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有趣的发现》这样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达尔文认真观察海岛上的昆虫,从而领悟出科学奥秘的故事。这教导学生要对事物进行认真观察。

  2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甘肃教育杂志投稿

  作文的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小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作文素材,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这些素材来进行写作。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不可能有深刻复杂的社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增加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量,就应该鼓励小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会产生对课外阅读强烈的兴趣。比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中,有《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孙悟空和白骨精斗争,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名著《西游记》,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量。

  3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新课程改革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提到了一个突出的层次,要求教师定期组织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亲眼观察事物,能够亲身经历事情,能够用心感受。因而学生有更加细致的描绘、更加真挚的情感和更为真诚的表达,为写作积累更为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

  作文写作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量,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小学生充分发现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素材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些和课堂知识有关的课外书籍,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

  参考文献:

  张明霞如何上好苏教版语文教材文学教育(下),2014,(12).

  李燕小学生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及写作方式多元化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5,(21).
  相关期刊推荐:《江苏教育》宣传国家和省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学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观点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讨,交流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信息,辅导中学,特别是初中教师的进修提高,表彰中学教育战线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创新精神,开辟中学课程教学活动的科研园地,传播国内外教育信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oxuejiaoyulw/5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