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中软暴力现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4 10:15:41更新时间:2018-10-24 10:15:41 1

  摘要: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身心发育正处于成长阶段,正是需要对其树立积极正能量的关键时期,但如果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软暴力,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文章以软暴力的表现为切入点,分析其成因并寻找其解决策略,以还给学生健康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软暴力;小学教育;体现

  0引言

  校园中除了肉体暴力,还有另一种暴力的存在,学名精神暴力,即“软暴力”。随着师德建设的逐渐加深,体罚现象极大地减少了,但是以讽刺、挖苦、冷落等行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软暴力”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会抹杀孩子的自信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小学教育要去除软暴力,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教育环境。

  1软暴力在小学中的具体表现

  软暴力现象经常出现在班级中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中间,或者自律性较差,上课容易捣乱的学生中间,从而引发教师采用软暴力进行对待。软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语言伤害,这也是教师最常用的表现形式,用言语挖苦、讽刺、谩骂学生;第二,起绰号,原本起绰号是表现亲呢的形式,但这里则是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带有敌意讽刺性质的绰号,比如娘娘腔、鼻涕虫等;第三,取笑揭短,将该学生的相对较差的层面向全班学生展示出来;第四,班会批评,开办班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但是总有个别教师将班会变成批斗会,重点论述表现不好的学生,导致该生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第五,集体评议,这个和班会批评形式相同,都是在公众场所对学生开展批评指责;第六,推举“最差”,个别教师为了与全班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会组织学生推举全班“最差”典型,让学生以此为耻。比如成绩最差、课堂表现最差、作业完成情况最差等;第七,“叫家长来”,学生在成长到一定阶段,都具有自尊心理和荣辱感,教师在训斥学生之后,还要求其必须叫家长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出丑,这就挫伤了学生的尊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叛逆的表现;第八,孤立冷落,教师表现出对该名学生的不满情绪或者该名学生的不良表现,让该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冷落;第九,随意定性,“就你这成绩,小学毕业就不赖,再学根本不知道干啥呢”,这种言语伤害的等级也是最高的,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第十,怀疑诬陷,就是在班级内出现丢东西时,教师第一反应某差等生偷窃的,这主要是指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单凭直觉进行判断,容易误导其他学生的主观认识,对该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巨大的影响。这十种语言表现的软暴力是目前在小学阶段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表现形式,这种语言表现的软暴力虽然经常被忽略,但是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2校园产生软暴力的原因分析

  2.1教师的师德水平较低,不能正确对待学生

  德者,品德也,即一个人所具备的道德修养,体现在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关系上。师德,即教师的品德,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角色,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品德修养。所以,教师师德水平的影响力需要被重视。个别教师的思想观念还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总是认为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就应该严格按照老师说的话去执行,学习也是一样,所以在学生出现没有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时,有的教师就会一反常态,对该学生采取语言攻击、侮辱等软暴力,这是教师不能正确尊重、关爱学生的主要表现,表面看来似乎是“恨铁不成钢”,但实际却是某些教师的品德素质差,以极端形式打压学生,希望学生能够改正其自身问题,殊不知,此种形式在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幼小心灵,遏制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教师师德水平低下,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

  2.2教师的师能水平较差,不能正确引导学生

  能者,技能也,就是一个人所特有的擅长的专业技能。对于教师而言,师能,就是教师自身具备的专业素养,这不仅存在于教师本身的教学学科上,还存在于教师教育引导学生的管理上。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或者不良表现时,教师没有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去引导学生走向正途,但身为教师却不得不管,鉴于此种情形下,教师就只能硬着头皮以自己固有的认知去进行管理,结果出现言语讽刺、谩骂学生等主要软暴力的表现,这是教师的师能水平较低所导致的,因而在教育学生时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2.3教师的综合素质较差,不能正确劝导学生

  无论是教师的师德水平低还是教师的师能水平差,所表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差。教师若只是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却缺乏具体教学方式上的表达,也不能做到正确引导学生。比如,学生奇装异服、染发烫发,有的教师就会采取软暴力来对待学生,导致有的学生身心受到伤害。

  3针对软暴力校园所采取的根本措施

  3.1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工作

  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工作,可以定期开展思想政治道德座谈会等形式,让教师深刻领会自身“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主要价值。在教师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多根据教师面临的学生问题开展建议、意见等交流形式,让教师吸纳更多的解决事情的优秀方法,采取偏激的软暴力形式,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同时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这也要求学校在进行思想建设工作时,注意引导教师的良好心态。教师的心态平和端正,在处理问题时才不至于被学生的表现冲昏头脑,而导致软暴力教育形式的形成。

  3.2引导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与教师都是平等的主体,区别只在于受教育程度不同。教师受教育程度较高,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学生受教育程度较低,是自主学习的角色。因为角色的不同,受到不公的对待,实在不是优秀教师的行为表现。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摆正自身心态,这样才能在执教的环境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尤其是基础较差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引导、去帮助,让学生在自身的行为意识上有明显的进步,这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后天的环境条件也不尽相同,不能只以好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为全部学生的行为表现模式,而不允许进步较慢的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3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师教育学生的最终效果。换言之,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才能在教育学生时以更好的客观事实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小学生年龄虽然尚小,但是对事物的正确性已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只要教师对学生讲解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说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认识,从而改正不良习惯。

  3.4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同样会面临更严苛的社会考验,比学校环境更为复杂。为了让学生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然,这并不是以此为借口引导教师实施软暴力,而是在正确合理的范围内,比如学生确实不求上进,每天荒废学业,教师就可以采取这种较为偏激的形式,促进学生正视自身,进入学习状态,这也是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表现。教师还可以在平时开展心理辅导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此种行为,以此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学生日后的社会适应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软暴力是对学生心灵和精神双重破坏的恶劣因素,学校一定要抵制此种现象的发展,可以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不能以固有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表现,相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教育环境,学生也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全林.关于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的伦理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188.

  [2]钟星.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的伦理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3.

  [3]钟星,王皓.小学教育“软暴力”定义特征简述[J].群文天地,2012,(09):236.

  [4]邹萌.教育软暴力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归因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oxuejiaoyulw/6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