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小学教育论文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推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18 11:06:09更新时间:2021-11-18 11:06:09 1

  社会的发展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才。不同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对教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并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有利于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并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但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看待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在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重点。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推进的思考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信息技术

  课程建设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必由之路“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自身的优势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行业不断转型升级,促进传统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以此来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互联网+教育”便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创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国家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2020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攻坚行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建设普通高中人工智能样板实验室,保障中小学校具备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环境条件;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教学与师资培训,搭建区域间人工智能教学成果交流平台。这对中小学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形式,直接面向学生,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素养的培训与教育,中小学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的优势,紧抓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中小学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计算思维有利于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还能够通过强化信息伦理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伦理观与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面对着来自网络世界的各种诱惑的同时,学会明辨是非,能够抵制住来自网络世界的不良干扰。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不平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在城乡区域发展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提出要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但国家的政策红利并没有完全惠及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于高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信心技术课程在硬件和软件配备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培训需求。此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信息素养偏低,信息技术水平堪忧,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地区存在教师观念落后、培训力度小、培训流于表面、教研人员结构不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仍停留在对信息技术课程工具的使用上等问题。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完全提升到与语文、数学等主科同等的地位,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引起很高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薪资待遇相较于主科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低。任课教师缺乏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性的认识,致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

  (二)突出强调知识传授和操作性,忽视了对信息伦理教育观念的培养

  中小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品德、转化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观以及树立、强化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2000年教育部规定,我国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时,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要让学生明确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承担的责任,这表明了加强信息伦理教育观念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视中小学阶段信息伦理教育观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强化社会责任、正确认识网络与现实的关系,防止他们沉溺于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但无论在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中,还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因对知识的传授相较于对信息技术伦理的传授更加直观,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便呈现出过于突出强调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基于知识的技术性和操作性问题,忽视了对信息伦理教育理念的传授。

  三、“互联网+”时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加快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更新换代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中小学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要从上到下、由内到外地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信息技术人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学校领导要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而不是让信息技术任教师成为学校的计算机维修工、复印专员、报表专员、摄影师、音响师;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争取将其提高到与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适当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时数,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高考选考科目;加快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更新换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还需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等内容纳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范围之中。此外,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接受及可操作性的程度,选用适配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操作能力;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更新教材、读本,避免出现课程内容不衔接的问题。

  (二)缩小城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差距,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缩小城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差距,首先要增加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确保投入准确落实到信息技术教育之中,满足农村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设备及软硬件资源配置的需求。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对城乡学校间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定期举办信息技术比赛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城乡信息技术教育共同进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需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和形式,让任课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的理念与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多开展教师交流培训活动,分享教学心得与感悟,调动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并提高其薪资待遇,设立引进和保障机制;高校要加快培养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对中小学学生信息伦理教育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对中小学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正处于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摸索前进的阶段,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他们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干扰。因此应该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教育观念,使信息伦理内涵中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行为准则贯穿于教材内容的全部模块。其次,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信息伦理教育,让学生明确自身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通晓并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培养信息技术人才,需要从中小学阶段抓起,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效推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更新换代,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课程进课堂,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强化学生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教育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如此才能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推进的思考》来源:《汉字文化》,作者:明钰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oxuejiaoyulw/7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