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心理学论文

军人应激状态下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1 10:10:52更新时间:2018-10-21 10:10:52 1

  [摘要]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处于军训环境中的新兵313人,在军训前及军训1个月后,进行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中国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测评,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军训前后军人应激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分析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军训1个月后,官兵血清皮质醇(Cortisol)水平较军训前明显升高(P<0.01);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总分,包括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因子得分均高于军训前(P<0.05)。相关分析发现,应激状态下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心理承受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军人预测量表总分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神经症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与躁狂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与军人预测量表总分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神经症因子分、躁狂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路径分析显示,心理承受力、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均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且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可通过影响心理承受力水平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GFR、NFI、IFI、TLI、CFI)均约等于0.9。结论心理承受力、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水平对应激状态下军人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影响心理承受力水平,进而影响军人心理健康。

  [关键词]应激;皮质醇;心理健康;心理承受力;社会支持;自我效能

  军事应激是军人在军事活动中产生的应激反应,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官兵,受到各种应激源刺激,可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1]。军人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会给部队带来沉重的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应激状态下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按照Bandura[3]的理论,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对自己能否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自信心水平,能正向预测心理健康状况[4]。社会支持理论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提高个体适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对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可起到保护作用,影响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从而缓解压力事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5]。心理承受力是个体在面对挫折或逆境时,通过自身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从应激状态回复至健康状态的能力,可作为个体面对应激时的保护因素[6]。研究表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心理承受力都可对应激时个体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那么三者之间有无相互关联;如有关联,三者之间是如何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是直接产生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本研究将依据目前的应激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处于军训环境中的新兵313人,在军训前及军训1个月后,发放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测验不要求填写姓名,以回答项目不全;连续、胡乱作答;掩饰量表得分超过(x±1.96)个标准差为标准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样本298人,平均年龄(19.4±1.6)岁,其中城市119人(39.9%),农村179人(60.1%);独生子女190人(63.8%),非独生子女108人(36.2%);汉族295人(99.0%),少数民族3人(1.0%)。

  1.2研究工具

  1.2.1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共有家族和既往史、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应激源、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人格偏移、抑郁、躁狂、神经症、精神病性等11个因子[7]。采用2级评分,答“是”记1分,“否”记0分,分值越高提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发生心理疾病的危险性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8,分量表为0.359~0.789;量表各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140~0.842。

  1.2.2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包含问题解决、意志力、人际交往、家庭支持、乐观自信5个因子[8]。采用四级正向计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不太符合计2分,基本符合计3分,完全符合计4分,总分越高表明心理承受力越强。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5,分量表为0.597~0.810。

  1.2.3中国社会支持量表包括主观支持(F1)、客观支持(F2)、支持利用度(F3)等3个因子,以自评形式呈现条目[9]。采用3级评分,“没有”计0分,“有时”计1分,“经常”计2分,每个条目均为反向计分,计算量表总分,分数越高表明社会支持越低。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21,各因子为0.631~0.685;内容效度为0.486~0.796。1.2.4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4点量表形式,对每个项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或“完全正确”[10]。各项目均为1~4评分,“完全不正确”记1分,“有点正确”记2分,“多数正确”记3分,“完全正确”记4分。计算量表总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0~0.77;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2,重测信度为0.83。

  1.3生化免疫指标检测对所有被试者取晨7时静脉血5ml置于离心玻璃试管中,室温放置30min低温分离血清(4℃,3000r/min,10min),-30℃保存,加入准备好的样品和标准品,37℃反应30min,洗板5次,加入酶标试剂,37℃反应30min,洗板5次,加入显色液A、B,37℃显色10min,加入终止液,5min之内读OD值。指标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人皮质醇(Cortisol)ELISA试剂盒购自于上海明丰生物,货号为M-10718,规格96tests,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及AMO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路径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军训前后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应激水平比较军训1个月后,官兵血清Cortisol水平较军训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总分,包括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因子得分均高于军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2应激状态下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承受力、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水平的相关分析军训1个月后,官兵Cortisol水平显著升高(P<0.01),可以认为军训1个月后的官兵处在应激状态下。将应激状态下的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与心理承受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自我效能量表各因子及总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应激状态下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心理承受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总分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神经症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与躁狂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及总分与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总分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神经症因子分、躁狂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表2)。

表2

  2.3应激状态下军人心理承受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水平的相关分析将应激状态下心理承受力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与社会支持量表及自我效能量表各因子及总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应激状态下自我效能量表总分与心理承受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及总分与心理承受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家庭支持因子除外)呈负相关(P<0.05,表3)。

表3

  2.4应激状态下军人心理承受力、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探讨心理承受力、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对应激状态下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模型,经过多次模型拟合修正最终结果,见图1。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GFR、NFI、IFI、TLI、CFI)均约等于0.9,揭示模型拟合较好(表4)。心理承受力、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均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且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可通过影响心理承受力水平,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β=-0.33~0.37)。

图1

  3讨论军

  人长期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繁重的军事任务,并要随时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容易导致精神紧张、体力耗竭等心身障碍,产生应激反应[11]。处于高度心理应激状态时,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活动增强,并作用于肾上腺体分泌大量的皮质醇,应激状态下皮质醇释放量越高反应了机体对应激源的反应性越强[12-13]。本研究显示,军训1个月后官兵血清皮质醇水平较军训前明显升高,说明军训1个月后的官兵处在应激状态下。军事应激环境下,由于生活条件差,军事作业强度高、难度大,加之模拟战场的紧张氛围,会给军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可影响军人的心理健康。本研究发现,在应激状态下,军人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得分均较应激前升高,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4]。相关分析表明,军人自我效能、心理承受力与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呈负相关,与躁狂因子分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躁狂呈正相关,说明军人在应激状态下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效能感越强,社会支持越多,则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研究者认为,心理承受力水平高、自我效能感较强者,具有乐观自信的心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坚定的目标导向和意志行动能力;同时,良好的社会支持能获得更多应对应激的信息,可影响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保持自身心理健康,从而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缓解机体的应激反应[15]。

  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显示,应激状态下自我效能与心理承受力各因子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心理承受力呈负相关,提示自我效能感越强、社会支持越多,心理承受能力越强;且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可通过影响心理承受力水平,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即起到**作用。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自我效能感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个体面对应激环境、应对环境的挑战时,能够充满信心;遇到挫折时容易心理复原,并从挫折中汲取发展的资源和行动的动力。即拥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力作为心理健康的保护性资源,使个体在面对应激时,思维和认知具有灵活性,拥有乐观自信的心态,更多注意自我的优势和可利用的资源[16]。同时,具备坚定的意志力,使个体在战争或其他应激情境中能更好的生存,对心理应激所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可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对军人心理保健和心理障碍干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努力构建和谐的官兵关系,增加官兵沟通和相互了解的渠道,改善社会支持状况,设置循序渐进的训练科目,逐步增强军人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高我军官兵的心理承受力,从而在遂行军事任务及日常军事训练中降低军人心理应激水平,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对军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裨益;有利于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邵永聪,叶恩茂,郑艳芳,等.军事应激与军人心理健康维护相关问题[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2,1(2):107-108.

  [2]GreenbergN,JonesE,JonesN,etal.TheinjuredmindintheUKArmedForces[J].PhilosTransRSocLondBBiolSci,2011,366(1562):261-267.

  [3]BandruaA.Self-efficacy:towardaunifyingtheoryofbehavioralchange[J].PsycholRev,1977,84(2):191-215.

  [4]李雪平,刘月.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0):1576-1580.

  [5]MǎireanC.Secondarytraumaticstressandposttraumaticgrowth:Socialsupportasamoderator[J].SocSciJ,2016,53(1):14-21.

  [6]徐媛媛,蔡云,黄伟容,等.二炮某部军人心理应激水平与心理弹性、认知偏向和积极情绪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7):698-702.

  [7]涂德华,张理义,陶凤燕.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检验[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9(2):168-172.

  [8]汤泉,张理义.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研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2):132-1134.

  [9]张理义,孔令明,张其军,等.中国社会支持量表的研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6):35-40.

  [10]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杂志,2001,7(1):37-40.

  [11]于伟成,曲嘉华,李炫隆,等.539名高原新兵心理弹性与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9):1320-1323.

  [12]ValliI,CrossleyNA,DayF,etal.HPA-axisfunctionandgreymattervolumereductions:imagingthediathesis-stressmodelinindividualsatultra-highriskofpsychosis[J].TranslPsychiatry,2016,6(5):797.

  [13]KokBE,FredricksonBL.Upwardspiralsoftheheart:autonomicflexibility,asindexedbyvagaltone,reciprocallyandprospectivelypredictspositiveemotionsandsocialconnectedness[J].BiolPsychol,2010,85(3):432-436.

  [14]赵名娟,张金涛.军事应激下军人心理应激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3):255-257.

  [15]CostaSV,CeolimMF,NeriAL,etal.Sleepproblemsandsocialsupport:frailtyinaBrazilianelderlymulticenterstudy[J].RevLatAmEnfermagem,2011,19(4):920-927.

  [16]PapousekI,NauschneggK,PaechterM,etal.Traitandstatepositiveaffectandcardiovascularrecoveryfromexperimentalacademicstress[J].BiolPsychol,2010,83(2):108-11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nlixuelw/67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