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心理学论文

心理干预对矮小症儿童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30 14:12:01更新时间:2018-10-30 14:12:01 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矮小症儿童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本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的矮小症儿童60例,将实施心理干预前3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后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对照组分别为(45.37±12.25)分、(45.96±12.52)分;观察组分别为(38.37±12.26)分、(37.65±12.34)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3.08,3.00,P<0.01);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认知水平、躯体感觉、情感水平)比较,对照组无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矮小症儿童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矮小症;儿童;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矮小症是指小儿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以上者[1]。近年来,矮小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身材矮小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个人升学、求职、参军及婚姻,而且由于生理上的缺憾,加上社会上偏见,对患儿及家属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同时矮小儿童由于治疗花费昂贵,激素替代治疗周期长,造成矮小症的儿童及家长严重缺乏信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因此,对矮小症患儿及家长采用有效心理干预,改善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自2017年1月开始本院儿童生长发育科联合心理卫生科对矮小症儿童给予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本院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卫生科门诊就诊的矮小症儿童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7~14岁,平均(10.27±3.25)岁;将实施心理干预前30例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后30例为观察组。两组矮小儿童年龄、性别、学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身高在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者[4]:②年龄8~18岁;③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骨龄正常或延迟,经头颅CT或MRI检查,脑垂体或丘脑无异常;④甲状腺功能、肝肾功、乙肝标志物、空腹血糖、血、尿常规均无异常,且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排除标准:①有明显严重的心理、情感障碍者;②年龄大于18岁,小于8岁者;③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者;④智力障碍或听力等因素无法进行交流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每晚睡前0.5h皮下注射人重组生长激素[赛增,12IU/(4.0mg·瓶),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63031]0.15~0.2U/(kg·d),共12个月[5]。治疗期间要求给予充足的睡眠时间,给予足够蛋白质,增加营养,补充钙剂、铁剂、锌剂、赖氨基酸及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0.5~1h/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建立微信群,定期由心理卫生科和生长发育科医师与患儿及家属面对面沟通,并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心理卫生科医生主动热情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了解患儿生活习惯和心理活动,对其积极的思想和做法采取鼓励和表扬;②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矮小症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矮小症危险因素、治疗方法等),引导患儿及家属对矮小症正确认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改善患儿不良情绪;③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矮小症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纠正错误信念和错误认识,以期最大程度地树立治疗信心,从而减轻负面心理;④给予患儿及家属更多的关爱与支持;督促患儿每天坚持做增长操,适当运动锻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4观察指标

  1.4.1心理状况[6]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根据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用于评估患儿心理感受和躯体症状,分1~4级评定,累积得分为SAS总分,总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重;抑郁自评量表(SDS),除测试内容与SAS不同,项目及评定依据与SAS基本相同,累积各条目得分为总分,总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

  1.4.2生活质量参照程灶火等[7]编制的《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nventoryofsubjectivelifequality,ISLQ)对受试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3个水平分,6个维度分,各维度名称和条目数分别为家庭生活7条,同伴交往6条,学校生活8条,生活环境5条,自我认知6条,躯体情感5条。按1~4级评分法:“没有”1分、“有时有”2分、“经常有”3分、“总是有”4分。各维度分越高,代表受试儿童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比较

  两组矮小症儿童治疗前SAS和SDS比较,无显著差异(t=0.07,0.14,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SAS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t=0.96,P>0.05);观察组SAS比较,治疗后亦显著低于治疗前(t=3.06,P<0.01);治疗后SAS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20,P<0.05);对照组SDS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t=0.47,P>0.05);观察组SDS比较,治疗后亦显著低于治疗前(t=3.12,P<0.01),提示治疗后心理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出院时SDS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48,P<0.05),提示观察组通过心理干预,心理状态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见表2。

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ISLQ各维度(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认知水平、躯体感觉、情感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ISLQ各维度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ISLQ各维度比较,家庭生活、同伴交往、自我认知、认知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躯体感觉、情感水平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1)。见表3。

表3

  3讨论

  2000年WHO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矮小症发展中国家患病率高达32.5%[8]。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收入的提高,儿童营养供给也有所改善[9],且儿童身高明显高于往年[10]。200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近40年来城区男女青少年平均每10年分别增高2.3cm和2.5cm[11],但2014年中国儿童生长发育高峰论坛资料显示,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00%[12],严重危害儿童心理健康。学龄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13]。随着年龄的增长,矮小儿童由于生长速率与心理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表现为内向、抑郁、焦虑、意志消沉等[14]。目前矮小症治疗常用药物多为重组人生长激素,临床上多提倡长期用药,若骨骺无愈合,则需坚持应用[15]。但矮小症儿童由于身材愈矮加上治疗花费昂贵,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有创性检查,造成严重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可导致生理性生长激素的分泌抑制,并影响重组人生长激素疗效和疾病的恢复[16]。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将成为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心理干预在儿童心理和健康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7]。

  临床研究表明[18],当儿童或青少年面临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时,会逐渐形成消极的情绪,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心理干预主要针对患儿存在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自卑感,促进患儿心理行为健康发展[19],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杨慧等[20]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可减轻儿童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提高白血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对照组矮小症儿童SAS、SD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无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提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矮小症儿童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矮小症儿童唤起对疾病康复的希望。郭新志等[21]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研究也显示,对照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认知水平、躯体感觉、情感水平等各维度无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ISLQ各维度比较,家庭生活、同伴交往、自我认知、认知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躯体感觉、情感水平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1),提示心理干预可提高矮小症儿童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矮小症儿童性格偏内向、存在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现象,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降低。人重组生长激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重燃患儿对长高的希望,心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矮小症儿童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显著提高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认知水平、躯体感觉、情感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原,杨禄红.武汉市儿童矮小症患病率调查及病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4):3306-3310.

  [2]张雪霜,熊丰,朱岷,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同病因矮小症患儿效果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6):1889-1894.

  [3]徐璇,文捷,彭丹霞,等.采用PedsQL量表对矮小症儿童的生存质量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10):870-874.

  [4]班博.特发性矮小症的诊断与治疗[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40(2):77-92.

  [5]颜惠萍,周利,彭榕,等.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82-84.

  [6]兰兴会,梅其霞,周新雨,等.分离(转换)障碍53例儿童青少年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42(12):1666-1670.

  [7]魏杰淼,闫虹,陈小庚.哮喘儿童普适性及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6):604-606.

  [8]程若倩,沈水仙,屠月珍,等.上海市城郊两区整群抽样6~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分布特点及矮小症患病率调查[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1):5-11.

  [9]陈东宛,李勇,李永进,等.2015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7,29(3):339-344.

  [10]高翠青,李怀应,刘华平.太原市2005年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9):782-784.

  [11]蔡秋茂,聂少萍,许燕君,等.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长期趋势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6):960-965.

  [12]刘思思,班博,潘慧,等.济宁地区6~16岁儿童青少年矮小症患病现况研究[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7,5(3):188-191.

  [13]陈永胜.埃里克森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理论新探[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1):74-80.

  [14]黄爱娣,李金华,吴潜珍,等.特发性矮小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0):137-140.

  [15]李鑫,班博,乔建敏,等.矮小症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3多态性与重组人生长激素疗效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25(1):14-19.

  [16]金薇,潘萍萍,袁新华.精氨酸、左旋多巴单日复合与两日序贯激发生长激素分泌的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7):651-652.

  [17]李娟,王央燕.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8-14.

  [18]徐明津,万鹏宇,杨新国.留守儿童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负性认知情绪调节的**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4):482-486.

  [19]丁仕珍.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状况与护理方法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137-138.

  [20]杨慧,艾智慧,张琰,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儿童白血病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5):731-733.

  [21]郭新志,孙阳,张向葵.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2):238-24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nlixuelw/6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