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前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促进课堂对话的教师提问

发布时间:2014-04-10 10:38:44更新时间:2014-04-10 10:40:36 1

  教师的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有效地促进课堂对话。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提问存在着诸多缺陷。一方面,课堂教学变成了“问答教学”,原来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训”演变成当下的“满堂问”,视对话教学为一种问答形式,结果造成许多教师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回应,而非教师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把对话教学变成了一种“背诵加考查”的形式,严重背离了对话教学的本真理念。

  摘要:有效的教师提问能够促进课堂对话。但是,当前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许多缺陷,许多教师将充斥着无效问题的假对话视为课堂对话,造成课堂对话无法正常进行。课堂对话需要真问题,而有效的教师课堂提问具有平等性、层次性、启发性、简要性等特征。

  关键词:课堂对话,真问题,教师提问

  实际上,教师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对话教学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教师的提问没有发挥它在教学对话中的应有功能,课堂中充斥着许多假对话、泛对话、无效对话。事实上,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无法促进对话,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话。

  一、对话教学中的问题优先性

  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任何一方的声音都不能主宰对话,对话绝不是一方向另一方的“真理”独白,对话是双方合作创造真理的行为,真正的对话是一种相互倾听、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相互理解的过程。那种最终的“真理”裁判权由教师所独享的师生交流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模式绝非是真正的对话教学,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都不掌握绝对真理,对话教学绝非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变相考查。提出真问题是对话教学的内在规定性。

  解释学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问题具有方向性的意义,“问题的本质包含:问题具有某种意义。但是,意义是指方向的意义。问题的意义就是这样一种使答复惟一能被给出的方向,假如答复想是有意义的、意味深长的答复的话。问题使被问的东西转入某种特定的背景中。问题的出现好像开启了被问东西的存在”[1]471。

  在伽达默尔看来,问题是处理文本的普遍性与读者的特殊性之间的张力的关键,问题正好构成了普遍和特殊之间的**。答案是否具有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因为问题引导着回答的方向。

  伽达默尔所意指的问题是一种真问题,对话教学是与真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提不出真问题,就不会有真正的对话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问题才能阻止教师声音的过于强大,这是因为真问题是教师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有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的问题必定能够激励学生的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一些所谓的号称是真理的权威观点,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观点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学生就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声音的价值和力量。

  二、课堂对话中的教师提问类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于许多不同的目的而提问,“提问可以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而且是根据它是否进入真正开放领域而确定的。当某个提问并未达到开放状态,而又通过坚持错误的前提来阻止这种开放,我们便把这个提问称之为错误的……对于一个歪曲的问题,我们根本不能给出回答,因为歪曲的问题只是表面上而不是实在地使我们途经那种可得以作出决定的开放的悬而未决状态……一个问题的歪曲性在于,问题没有真实的方向意义,因而不可能有任何回答”[1]472-473。概述而言,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可包括以下三类:

  (一)教师主宰的假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教师寻求一件具体的信息,或者说对一些事实性的知识进行询问。许多教师所提出的是一种“猜猜我的答案是什么”的问题,这样教师就会主导着整个的师生交流过程,教师很难听到学生真实和不同的声音。在课堂上,部分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并把这种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理解为师生之间的对话。这种类型的提问并非没有教育价值,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有些教师过多地使用这种类型的提问,把师生交流变成“背诵加考查”的问答教学。这种问答式提问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思想的碰撞,不愿意开拓思维。教师主导的问答式提问,阻碍了课堂对话。这种类型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但是这种问题很难让对话持续下去,这是因为学生的一次回应往往就能够让这些问题得到完全的满足,而学生的回应很难引起新的问题。重复使用这种单向的和受限制的问题必定挫伤交流中的激情和自发性。这些问题都是教师主宰的假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主宰者和控制者的角色,教师掌握对话的过程,决定对话的结果,一切都只是为了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学生只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很难真正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了这一类的问题,不愿意交流思想。

  (二)教师创设的无效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随意设置一些浅显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他们没有考虑到问题是否具有意义,是否应该提出。许多教师的提问缺乏真实的交际意义,提问往往只是例行公事,对学生的回答并不关心,结果是师生既未能实现真实的情感交流,也没有进行实际的信息沟通。例如,教师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去公园?事实上,教师只是为了接下去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有关公园的文章内容而问的,不管学生的回答是想去还是不想去,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公园的内容。所以,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无效的,毫无意义的。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无法促进课堂对话。这造成了课堂对话缺乏思维的交锋、思想的碰撞,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对话和交流,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

  (三)教师所提的真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些寻求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可被视为一种邀请,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对自己的观点、信念、评价、解释和阐释等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前理解,教师真诚地想仔细了解学生对某一主题的所思、所想或所知。真问题的首要特征是开放性。对话教学中所指涉的问题都是能够使提问者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敞开自己的真问题。提问就是暴露和开放。“一切提问和求知欲望都是以无知的知识为前提——这也就是说,正是某种确切的无知才导致某种确切的问题。”[1]475真正的问题就是提问者在提问时不知道答案,而且很想从被提问者那里获得答案的问题。教学中的真问题的开放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被提问东西的开放性。被提问的东西是悬而未决的,正与反之间保持平衡。如果问题缺乏这种开放性,那么问题在根本上说就是没有真实问题意义的虚假问题。其二是,教师要有开放的态度和胸襟。那些固执己见、狂妄自大的教师是无法进行真正的对话的。“为了能够提出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但这也就是说,知道我们并不知道。”[1]471教师只有通过努力倾听文本和学生,才能够批判地意识到自己的偏见,从而不断修正那些错误的偏见。只有彼此开放,每一个人都对他人陈述的真理可能性开放,才能有真正的人类联系,才能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在提问之时就要放弃那种存在标准答案和客观真理的想法。三、促进课堂对话的教师提问

  对话教学将问题置于优先地位,如何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对话教学的走向,它既可能使对话毫无进展,亦可能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并且倾心投入,使对话深入下去。实际上,提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需要提问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理解,而且没有任何现成的规则可以遵循,是具有情境化的,所以它不是一个方法,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实践智慧。

  (一)提问具有平等性

  教师应该在提问的时候,应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这是在交际,而不是单纯地回答问题。教师应当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来提问。教师提问时,如果既能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能说话举止得体,师生就能融入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更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把“提问”与“不懂”划等号。

  提问是检验的艺术,这种检验既是对他人观点的检验,也是对自己的观点的检验。首先,提问就是对自己的观点、前见进行反思的过程,随着对话的深入,不断修改自己的前见,从而形成新的理解;其次,提问还需要对对话伙伴的观点进行反思,因为对话具有关系性和相互性,任何一方的进一步提问都应以对方的回应为基础,这就是舍恩所说的“行动中的反思”。倘若不顾对方的回应,仅仅按照自己预先制定好的提问内容提问,那么对话很快就会破裂。

  (二)提问具有层次性

  教师提问应该面向群体,注意层次性。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做到“点面结合”,不能只顾及少数学习优秀的同学,也要兼顾学习相对落后的同学;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对不同心态、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启发式引导方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要面向群体学生,问题要有层次性,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考虑到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问题如果难度太大,一部分的中等及落后的而学生就会感觉很吃力,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阻碍了课堂对话。反之,如果问题难度太小,学生就会觉得很无趣,同样,学生也不愿意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积极对话。

  与层次性密切相关的是问题的梯度性,由简到难。如果教师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就会不知道如何回答,而不愿意交流。如果教师从头至尾提出的问题都很简单,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也不愿意在课上加入讨论,积极交流。而一堂课的问题从一开始的简单变为后来的难度加大,学生就会觉得很有挑战性,兴趣增大,发散思维,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对话。

  (三)提问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要开拓思维,具有启发性。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创造力。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新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节课上,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十分无趣,毫无新意,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吵吵闹闹,或者不关注教师的课堂,沉闷无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充满新意,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拓展思维,举手发言,交流思想,促进课堂对话,也促进了课堂氛围的和谐融洽。

  教师应该注重开放性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受到挑战,使学生的潜能在问题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得到充分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积极发言,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和谐融洽。

  (四)提问具有简明性

  在提问时,教师在态度上对学生尊重和真诚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忽视提问时的语言艺术。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对话,对话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教师在提问时的语言艺术分不开的。教师的语言不但要亲切和蔼,而且用词要简明扼要。学生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简明扼要,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当学生思考的时候,易于将问题记在脑海中,带着问题思考。问题如果太冗长,学生记了前面部分,就会忘记后面部分,学生连问题都记不住,更别说思考了。就算一部分学生记住了,带着问题思考,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吃力的,学生就会觉得十分枯燥沉闷,不愿意在课堂上交流思想。而问题如果是简明扼要的,学生就会容易记住且理解,从而积极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主动融入课堂讨论之中,从而促进了课堂交际。

  教师只有采取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才能促进课堂对话。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积极交流,主动融入课堂氛围中,促进对话,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使学习活动更积极更有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有利于掌握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ueqianjiaoyulw/3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