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证券论文

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何风险

发布时间:2016-07-16 17:06:01更新时间:2016-07-16 17:08:17 1

  【摘 要】 在我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过程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预测在经济环境下更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文章通过企业持续经营信息的披露研究,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这将有助于减少投资损失,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保护相关利益者。

  【关键词】 可持续性; 相关风险; 披露

证券市场导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大数据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经步入全新领域,云计算、网上虚拟企业、网际企业等新形态不断出现。投资者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一方面企业需要及时对新环境作出合理调整,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有更多投资机会,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大大提高,尤其是在以“3C”(竞争的全球化、顾客的需求化和变化的常态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因此对企业持续经营风险的披露刻不容缓。

  (二)研究意义

  持续经营是会计四大假设之一,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在这种假设下,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逐渐耗用、出售或转换,其所承担的负债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当持续经营假设不成立时,企业则不能按通常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虽然会计理论抽象地突出了持续经营的重要性,但是现实中却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及框架,即使面对统一的会计资料,不同的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判断也千差万别,而作为当代经济学与管理学结合最成功的企业理论也仅仅追求企业利润的增长,而忽略了企业持续的生存能力发展。事实上,企业只有在保证自身的生存状态下,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以辅助投资者正确判断公司经营业绩,才有可能更好地从中取得利润的增长,使企业持续经营。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制约股票发行方的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与公司业绩成正比关系,当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受到怀疑及被外界认为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时,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资金安全并最大程度上减少机会成本,会持观望态度。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强弱无疑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投资者及债权人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企业破产。虽然企业出现持续经营危机并不一定导致企业破产,但是持续经营危机相对公司的盈利来说是有很大财务危机成本,如销售和利润的损失、由于获取外部融资的难度加大而增加的筹资成本、供应商为规避困境企业的信用风险而要求提高供货价格、客户的流失等“机会的损失”。合理地披露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股票市场健康有效地发展,反之如果一味规避披露信息,不仅投资者、债权人会因为破产导致重大损失,长期如此也增加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Eldon S. Hendriksen在其1970年所著的经典论文“Accounting Theory”中认为,支撑会计理论构建的假设包括环境假设、会计目标假设和会计计量假设三类,其中环境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在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中,持续经营是这样叙述的:“企业一般被认为是继续经营,即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经营。它假定这一企业既不企图也不必要停止或从实质上削弱它的经营规模。”

  Guerin(1999)认为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主体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使人们对其是否会持续经营下去难以判断,且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日益加大,随时都有被并购、清算、终止的可能,会计主体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更加明显。

  在国外,持续经营能力传统的分析工具是由Ewdord.I.Almtna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但其分析基础是存在缺陷的利润指标体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持续经营假设是财务会计的基础性假定之一,持续经营假设的常见定义是: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存在,都假定每一个企业能够无限期地持续经营(葛家澍,1996)。

  持续经营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目标、形式,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停业或者破产清算(盖地,2003)。

  陈晓、陈治鸿(2000),王强(2002)等学者认为由于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因素繁多、不同行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目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方面仍处于缺乏理论的“资料驱动型”阶段。如不建立相关预测模型,必将对投资者、债权人甚至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及有效运行造成损失。

  葛家澍(2002)在建构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中也特别强调了持续经营假设,虽然持续经营并不存在于所有企业之中,但是为了不间断地处理在企业中发生的交易与事项并定期提供报告,必须假定每一个企业作为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的。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渐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冯月平等人在《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未来构想》中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下,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空前增加挑战了会计持续经营假设,网络企业等流动性强的虚拟组织随时停业的状态也使得持续经营假设受到更多非议。

  程爱民(2005)认为,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也是会计技术手段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更体现了一种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会计观念和思想,必然会对传统会计理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朱康萍(2009)认为,虽然现在的经济环境与最初提出持续经营假设的工业时代出现了很大变化,但是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竞争原则,企业的关、停、并、转,甚至倒闭清算并不鲜见,然而从总体来看,破产清算的企业终究只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持续经营假设仍然是合理的。只是对于一些新兴的行业和领域(如虚拟公司),持续经营假设可能不具有适用性。

  陈静(1999)第一个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失败预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线性判别分析模型;陈晓、陈治鸿总结现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将预警时间提前至5年,并运用Logistic模型提高了预警的正确率;张爱民、祝春、徐丹健(2001)建立的模型显示,在被ST前3年该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警能力。

  吴世农、卢贤义(1986)通过比较我国上市公司中70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与70家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利用线性判断方法和回归分析,选定4个预测指标,分别是净资产报酬率、负债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和资产周转率,建立了Fisher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

  刘学华(2011)认为,从审计失败认定与持续经营有重大疑虑审计意见决策相关性的角度考察,证券市场监管具有有效性。因此在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合理预测后,在审计方面提高披露质量少不了市场监管和对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追究。

  阅读期刊:《证券市场导报

  《证券市场导报》创刊于1991年7月,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的全国第一家证券类月刊,1993年3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证券市场导报》创 刊17年来,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理性、建设性与创造性为宗旨,始终站在证券理论研究最前沿和实践最前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engquanlw/5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