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职业教育论文

教育期刊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08 17:33:58更新时间:2015-12-08 17:36:58 1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各方面人才的培养了。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很迅速的,我国也在不断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本文是一篇 教育期刊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应对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以及建设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改革,认真思考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本文立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特点,指出了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的策略,以期对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是当今创新最活跃、渗透性最强、影响面最广的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刻地改变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产业。在未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中,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型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竞争中的成败。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1.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

  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主要内容是:“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摘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新一代信息技术特点

  在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唯一一个指向“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在以往微电子产业、通信产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之一。一方面,具有传统信息产业应有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如下特点:面向个人和家庭、宽带和移动、网络化、融合、安全、绿色、商务模式创新、应用和服务的引领作用、核心基础产业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二、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的更新流于浅表

  在新形势下,尽管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但由于观念的更新并不是朝夕之间一蹴而就的事,并且教育观念实施于实践还有一大段距离,所以当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观仍落后于时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1)“学生主体观教师主导观”未能真正树立,不利于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式,从注入式、填鸭式转变为启发式、诱导式,从单向传播式转变为双向感应式;(2)民主型的师生关系难以体现,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3)个性化发展未得到尊重,不利于学生好学、乐学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学生主动求知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由学会变会学的转变;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良好人格的形成。

  2.教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脱节

  新时代,教育的目标不但是要传授给年轻一代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传授给年轻一代存在发展的知识,培养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使受教育者在发展学科知识、技能外,发展健全个性,培养健全人格,提升创造和创新能力。而当前现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却存在与时代要求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现行教育目标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分强调以知识和技能为教学中心,强化知识获得与技能训练,忽视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格缺失。只重课本知识,不关心知识的应用和现实背影,不求广博的知识面,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乏;(2)现行教育目标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学生只接受一种固定的职业训练,仅局限于职业入门要求的具体技能,而不是多科性、综合性的教育,不能关注到行业的或职业的各个方面,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文化素质偏低,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差。

  3.应试教育影响痕迹颇深

  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思考,重共性、轻个性,重接受、轻创造等问题,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自我思维与学习能力。在该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主要在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以下弊端:(1)唯智育为上,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放在第一重要位置上,大多采用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方式达到强调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强调技能的熟练程度的目的。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忽视引导学生对全面知识的掌握和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2)教学方法守旧,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以传统的灌输式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教学方法单一且守旧,过分重视课堂教学,以教书为中心,以教授灌输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缺乏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缺乏科学的指导,忽视课堂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把教学过程简单理解为知识的学习积累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仅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缺乏;(3)忽视个体差异,采用同样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强制灌输,缺少交流合作,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4)评价体系单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采取传统的、封闭的、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其参考的主要依据就是学校对学生表现的统一量化考核和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单一主观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个体性和差异性,这对当今要求能客观地、科学地、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完美个性极为不利,也显得极不合适宜。   三、新一代信息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1.教育观念创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摆脱经济危机,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产业,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占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性制高点的关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必须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要从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上来,实现传统信息时代的“操作型”的育人观念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的“创新型”的育人观念转变;实现“升学谋职”教育价值观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实现“师道尊严”向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实现封闭式教育向开放性教育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观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

  2.教育目标创新

  新一代信息时代创新型人才必需具备的技能是: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在核心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出他们必需具备的技能,而在培养他们的必需技能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培养他们教育目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1)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勘探和开发,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用批判的眼光来学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动机,不断增强创新意识;(2)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并将知识进行广泛迁移,它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品质;(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加强科学训练,使学生在储备丰富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教学生“学会创新”;(4)注重创新情感的培养。创新情感是创新活动的原动力,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自由的环境,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和发展的心理环境;(5)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人格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变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

  3.育人环境创新
教育期刊投稿

  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应体现宽松、民主、自由、开放、进取的原则。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通过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创新民主、科学、平等、高效的校园制度文化,采取人性化的管理,通过积极沟通、民主参与、全程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营造民主、开放、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立高质量、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学生成长环境,精心设计校园活动文化,激励学生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硬件支撑;建立理性、诚信、高效的行为文化,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志存高远、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品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包容文化,容忍并鼓励学生质疑和提倡批判精神;营造先进、宽容、创新的精神文化,通过创建开放交流、激励创造、崇尚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营造绿色、开放、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

  4.教学内容创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量大,涉及面广,知识爆炸逐步形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与时俱进,要体现现代化、综合化、过程化和应用化的特点,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选择吸纳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将益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化最新科技成果、新发展、新问题以及现代人文思想等内容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体现出现代化的特色,跟上时展的步伐。为此,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1)加强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包括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相关学科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2)加重文理融合课程,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实现文理融合,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思想和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为主体内容,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探讨问题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3)设置综合课程,突破学科中心,打破学科间界限,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创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以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学方法创新

  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度应用以及当代大学生精神内涵的丰富性和个性的多样性,针对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做好三个转变:(1)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从“注入式”“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行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3)从传统封闭、呆板、单调的第一课堂的教学方法向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转变,同时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造精神,训练科研方法,提高研究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学习到学会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

  6.评价体系创新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评价体系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创新的评价体系应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个性化的评价。主要体现为:(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重视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次展示个性的机会,全面考察学生的素养;(2)评价过程的动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应注意其提高的速度和幅度,不能简单横向比较。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取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成果性考核试考查学生查阅资料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实验或实际的操作方式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作出综合评价;(4)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对各种考核过程中的评价标准,一定要有章可依,要体现学生的发展特点,要体现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洪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EB/OL].2013.

  [2]李浩,古云燕.浅析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问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B07):59-60.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湘科政字[2011]143号),湖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A1108)。
  优秀教育期刊推荐《教育研究与实验》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研究与实验》(双月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现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会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160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041/G4。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全国教育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位居前列。被国内权威人士誉为“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不可多得的教育理论刊物”。主要开辟栏目:教育纵横谈、教育心理研究、教育实验研究、学校专栏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iyejiaoyulw/5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