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车辆论文

施工技术杂志我国汽车城转型升级的总体规划理念探讨

发布时间:2016-03-05 14:12:43更新时间:2016-03-05 14:16:15 1

  汽车已经成为现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通工具了,科技在发展,汽车行业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本文是一篇施工技术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汽车城转型升级的总体规划理念探讨。
  摘要: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多家汽车城已经初步完成汽车产业积累,但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新的总体规划理念来引领发展。本文介绍了产城融合、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基本理念,分析了其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认为我国汽车城应通过产城融合理念促进汽车城的“平衡发展”,通过生态城市理念实现汽车城的“持续发展”,通过智慧城市理念满足汽车城的“未来发展”,转型成功的汽车城将是产城融合的城市、生态宜居的城市和智慧的城市。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several motor cities in China have completed preliminary accumulation of the auto industry. But they face the double pressur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city transformation, they urgently need the new planning concept to guid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idea of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and industry, ecological city and smart city, 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overall plan of motor city. It is thought that the motor city in China shoul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by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and industry,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and satis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y the concept of wisdom city. The auto city with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is the ecological livable and smart city with integration of city and industry.

  关键词: 汽车城,总体规划,产城融合,生态城市,智慧城市

  Key words: motor city;overall planning;integration of city and industry;ecological city;smart city

  0 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我国新车产 销量分别达到2372.29、2349.19万辆,同比增长7.26%、6.86%,连续六年产销全球第一。由于汽车产业具有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生产率的特点,在投资、产值、出口、税收和就业等方面能够显著拉动和促进地方经济较快发展,并且环境污染相对较小、平均能耗较低,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建设了几十个汽车城,如长春汽车城、上海安亭汽车城、广州花都汽车城、江苏常熟汽车城、芜湖汽车城等。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多座千亿级的汽车城,这些汽车产业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完成汽车产业积累,但面临着产业转型[1][2]和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产业转型一方面需要改造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逐步从生产制造产业环节向研发、品牌建设、汽车文化等技术密集、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城市转型升级需要实现从“汽车工业强市”到“汽车名城”的转变,一方面,需要从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转型升级,解决汽车城发展中面临的粗放开发、公共设施不完善、产城分割、“重产业、轻城市”等问题,改变汽车城“宜业”不“宜居”的窘况;另一方面需要逐步向智慧型城市改造和发展,迎接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等未来产业的到来。

  汽车城的双重转型升级需要新的思维和新的理念来引领发展,本文探索产城融合理念、生态城市理念、智慧城市理念等前沿的城市总体规划理念在汽车城未来发展规划中的可能性和重要价值,有助于汽车城适应汽车产业和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为我国汽车城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研究的汽车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以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为核心产业,结合了汽车工业相关的运输、装备制造、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辅助产业,并配套有生活、公共设施,比如上海安亭汽车城、花都汽车城等。

  1主要的总体规划理念及其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

  1.1 产城融合理念

  1.1.1 产城融合理念介绍

  “产城融合”是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汽车城也不例外。城市的内涵既有产业又有城市,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3]。产城融合的本质与特征是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实现功能融合、空间融合[4]。

  所谓功能融合指产业、科研教育、商业、居住、娱乐等功能的混合,实现从产业园区升级为产业新城。空间融合打破工业、居住、服务等各类功能被机械的划分,在空间上实现有机融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3]。

  1.1.2 产城融合理念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

  入世之后,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000年的年产200万辆到2014年的2372万辆,增长了10多倍。随着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新的企业不断地涌入,带动了各地汽车城的快速成长。   经过“填鸭”式的快速扩张之后,汽车城出现了新的问题。①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甚至出现了圈地现象。面对招商压力,为了吸引企业落户,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土地优惠,一些低技术含量产业也被吸纳。②早期的汽车城以发展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为核心,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居住与服务用地比重偏低,降低了产业城的城市品质。③用地功能在空间上的隔离。汽车城占地面积都比较大,一般都是在3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区和生活配套区的硬性隔离,导致了大片面积只见工厂不见城镇和人的现象,缺少人气,造成了上下班的“潮汐运动”,也致使产业发展难以为继。

  汽车城的转型升级,从产城融合角度来看,要实现两个方面进行调整。①产业选择和布局要符合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定位和要求。首先,在继续壮大整车制造企业的同时,要对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进行升级改造。我国汽车大而不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制造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通过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实现中低端产业的升级,符合汽车城总体规划的产业定位。其次,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向轻量化材料开发、整车设计、检测试验等上游产业,汽车展示销售、售后、金融、文化娱乐等下游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延伸,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汽车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②从产业区向产业新城升级,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改变传统的居住、服务、产业等功能在空间上的人为隔离,按照城市配套标准,建立“城市级-分社区级-社区级”三级配套系统[5],人性化布置居住、工作、公共服务以及游憩等功能,营造方便、舒适、生态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升汽车城的城市品质。

  1.2 生态城市理念

  1.2.1 生态城市理念介绍

  城市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生态城是城市的重要追求。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城市问题纷纷涌现,比如大气污染、垃圾围城、土地资源紧张、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与安全问题等,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念在指引城市的未来发展。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The 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简称 MAB),首次将“生态城市”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提出,其认为“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6]

  生态城市是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重大实践,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已逐渐成为引领世界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7]。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为积极和主动探索生态城实践的国家之一,先后涌现了天津中新生态城、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无锡中瑞太湖新城生态城等典型。

  1.2.2 生态城市理念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

  生态汽车城是实现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产业与人、产业与生态环境、人与生态环境等的和谐共处,建设生态型汽车城,需要经济、社会、资源等多方面进行转型升级,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绿色公共交通系统等。

  具体改造包括:①土地的混合与高效利用,尽量减少占用农业用地,提高各类用地的效率;城市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模式),沿交通主轴集中进行高强度开发,同时加大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②优化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改变以往的汽车城重视工业建设,忽视绿化、生态建设的做法,降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③建立绿色公共交通系统,打造高品质的步行、自行车及公交车为主导的绿色交通系统,规划慢性交通专用通道,严格执行高标准的汽车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先进交通工具以及智能交通等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培养居民绿色出行习惯。④谋划绿色能源与高效能源系统,采用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应地制宜地建设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系统,加强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鼓励居民节约能源。⑤推行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废弃物的减量化及再利用。鼓励先进技术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工业废弃物的产生,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⑥倡导居民低碳生活。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等绿色低碳生活。

  1.3 智慧城市理念

  1.3.1 智慧城市理念介绍

  信息技术正在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城市可以通过对工业生产、居民日常生活、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大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8],实现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改善民生,提高城市环境和综合管理能力,实现城市“感知、互联和智慧”[9]。

  “智慧城市=物联网+互联网”,其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10]。

  智慧城市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智慧城市,有助于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智慧交通、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率,为居民提供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1.3.2 智慧城市理念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

  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商化被称为“汽车四化”,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汽车四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关,智慧城市是“汽车四化”实践的重要载体,“汽车四化”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技术和理念。汽车城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将现有的汽车城改造成为智慧城市,既可以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优势,还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智慧汽车城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智慧城市的通信需求;推动智慧化的政府服务,提高为民众办事效率,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加强环境监测终端的智能化,及时收集城市与生态环境质量信息;逐步建设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应急、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系统,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搭建智慧城市相关的物理网、云计算、智能汽车、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研究、孵化、产业化平台,推动智慧城市发展所需技术的发展。

  2 对我国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建议

  2.1 通过产城融合理念促进汽车城的“平衡发展”

  汽车城总体规划引入产城融合理念,有利于通过增加生活休闲配套设施,吸引和留住人才,促进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新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产城融合的汽车城需要拥有完善的用地结构、优化的空间布局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等。

  2.1.1 完善汽车城用地结构

  工业用地比例高,虽然能够增加产值,但降低了汽车城的品质和档次,不利于人才的集聚。生活公共用地比例高,虽然能够为居民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但难以满足产业持续发展的用地需求。因此,合理的用地结构对汽车城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平衡产业、居住、公共、绿化等用地是汽车城亟待解决的问题。

  2.1.2 优化用地空间布局

  我国大多数汽车城是从传统的经济开发区转型而来,比如安亭汽车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奇瑞汽车所在地)等;少部分汽车城是由于整车企业的落户,对汽车城进行重新整体规划,比如常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观致汽车和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所在地)和即墨汽车产业新城(一汽大众四工厂所在地)。对于传统汽车城应当逐步改变汽车城原有工业区、居住区和公共服务区等在空间上分离的状态,将工业、居住、服务等功能进行混合布局,空间布局有集中式、组团式以及混合式等[5]。新建汽车城在规划阶段就应当规划空间布局,指导汽车城的长期发展,避免老汽车城经历的弯路和面临的升级问题。

  2.1.3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在以往的招商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企业落户汽车城,提供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九通一平”。然而,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新九通一平”对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一方面要建立汽车技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认证服务平台、行政服务平台等配套的服务平台,促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商业、商务、办公、酒店、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园等生活办公配套设施,将其发展成为一个适合于创业、居住、休闲旅游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繁荣、高效、国际化的汽车城[11]。

  2.2 通过生态城市理念实现汽车城的“持续发展”

  我国汽车城主要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制造为主,仍处于从工业园区向汽车城市转变的阶段,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土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2.2.1 土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

  当前的汽车城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为主,产业附加值较低,土地利用模式比较粗放,甚至出现不少汽车企业圈地的现象,造成土地浪费且实际平均产出较低,调研发现不少汽车城未来土地供应难以为继,不得不扩大园区面积,侵占农业用地。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技术含量较低,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加强土地、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汽车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汽车城的企业要改造现有生产工艺,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投入,引进节水节电节气等先进的利用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与资源使用效率。

  2.2.2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

  生态汽车城是生态城市和汽车城的结合,一方面,生态城市要为居民便捷的出行方式的同时,应努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包括倡导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享用车等。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汽车城作为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使用的最重要基地,理应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期做出应有的贡献,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壮大与发展。目前,我国已有40个座城市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社会各方资本正探索合适的充换电模式,汽车城应当走在行业的前头。

  2.2.3 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难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消费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还产生大量具有危害的工业废弃物,生态汽车城就是要努力减少影响,特别是废水、废气、固废等对环境的危害。汽车城应对工业废弃物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从汽车城系统角度制定减排方案,实现从源头上较少废弃物排放量,在过程中延缓有用资源变成废弃物,并对最终形成的废弃物进行末端的再利用。另外一方面,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城市头痛的问题,生态汽车城将对生活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综合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水域、绿化、树林等生态建设,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2.3 通过智慧城市理念满足汽车城的“未来发展”
施工技术杂志投稿

  2.3.1 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

  智慧汽车城的建设需要统筹综合考虑产业、信息技术、人文、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等各方面因素,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全面性和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同时要研究完善智慧城市的产业发展、民众参与、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与维护等专项规划。

  2.3.2 构建智能汽车、智能交通、车联网等前瞻技术的研究平台

  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诸如先进传感器技术、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智能汽车、物联网与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支持,汽车城建立技术研究平台,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实现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有效结合,突破共性核心技术,推动技术的进行。另一方面有助于汽车城掌握前沿技术,在发展中拥有先机优势。   2.3.3 参与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建设中

  国家层面,科技部和住建部分别颁布了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其中科技部在南京等20座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住建部公布了两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计193个城(区),全国已有超过25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很多已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2014年8月颁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汽车城应积极参与所在城市的智慧城市示范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制造、城市管理以及居民生活全面实现互联互通。

  3 总结

  随着汽车城从“汽车工业强市”不断向“汽车新城”转型升级,先进的总体规划理念对其未来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完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空间布局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等措施,产城融合理念有助于汽车城实现功能与空间的有机融合,改变以往“宜业”不“宜居”的落后窘况,实现汽车城的“平衡发展”;通过加强土地、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手段,生态城市理念能够促使汽车城重视绿化、生态建设,改变“工业区”的形象,实现汽车城的“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显著提高汽车城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同时推动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等汽车产业的进步,满足汽车城的“未来发展”。可以预见,转型成功的汽车城将是产城融合的城市、生态宜居的城市和智慧的城市。

  参考文献:

  [1]李维斗.中国汽车产业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J]. 汽车工业研究,2012,4:4-6.

  [2]吴彦艳,赵国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汽车产业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85-87.

  [3]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99-103.

  [4]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1(1):1.

  [5]沈永明.产城融合理念下的开发区空间整合策略研究――以合肥新站区为例[D].安徽建筑科技大学,2014,06:24-30.

  [6]倪黎燕.生态城思想探源:生态学视角下的经典城市规划理论解读[D].清华大学,2011,12:82-85.

  [7]李海龙,于立.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7):81-86.

  [8]沈山,曹远琳,孙一飞.国际智慧城市发展实践与前瞻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1):42-47.

  [9]孙立宪.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趋势与核心理念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4(02):84-87.
  相关期刊简介:《施工技术》创刊于195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国际刊号ISSN:1002-8498,国内刊号CN:11-2831/TU.国内建设系统的国家级、核心科技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lianglw/5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