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成人教育论文

国家级教育期刊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建设

发布时间:2014-10-27 15:56:20更新时间:2014-10-27 15:56:56 1

  摘要:构建教师合作文化,创建和打造优秀数学建模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内在要求。为此,要采取多元构成,组建教学团队;项目引领,建立合作机制;分享交流,倡导合作文化等措施,以改变目前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合作形式局限、合作观念缺乏、合作效率低下的现状。

  关键词:国家级教育期刊,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合作文化,依据,措施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一项富有开创性的工作。而构建教师合作文化,实现教师个人发展、团队能力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和谐共生局面,是创建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的关键。本文探讨教师合作文化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

  加拿大教育家、社会学家哈格里夫斯(Harg- reaves,1992)提出,教师文化是教育变革和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它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或者在更加广泛的教师社区之间,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观点和处事方式。同时,哈格里夫斯将教师文化区分为四种形态:个人主义文化――教师拥有强烈的独立成功观,很少干涉其他教师,他们不喜欢变革,也不愿与同事合作,避免与他人讨论变革;派别主义文化――教师的工作彼此分立,有时会因为权力与资源而相互竞争,教师对特殊团体有高度忠诚度与认同感;自然合作文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人为合作文化――通过一系列正规的特定的程序来制定教师合作计划、增加教师间相互研讨的机会,教师被要求围绕行政人员的意图与兴趣进行“合作”。那么,在教师文化的发展转型中,我们所倡导的教师合作文化应是合理地吸纳了自然合作文化和人为合作文化的基础上生成的一种合作文化,它是在充分尊重教师自愿、自主的前提下,结合相应的制度规约,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集开放性、规范性与共享性于一体的行为和关系方式[2]。

  二、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建设中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的依据

  1.建构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要求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构建和谐集体为依托、以潜心教书育人为诺言、以加强教学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实现教学创新为标志、以优化教学资源为己任、以最佳教学绩效为追求[3]。其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价值认同、目标达成、行动自律、超越自我、协同一致的心理融合过程和“团队精神”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建构教师合作文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团队效能;需要建构教师合作文化,使教师的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建构教师合作文化,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术交流,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科研水平;需要建构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校教育系统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4]。

  2.建构教师合作文化是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

  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和实际问题的桥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真理的有力工具。曾经有位外国学者说过:“一切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必须包括数学和计算数学的更多内容。数学建模和与之相伴的计算正在成为工程设计中的关键工具。”数学建模问题涉及工程、管理、生物等各个领域,解决的方法不仅需要数学知识,还需要专业领域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知识等等,数学建模教学与其他数学课程的教学相比,具有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的特点,因此,数学建模教学团队需要建构教师合作文化,不仅有不同研究方向的数学教师合作,还有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合作,共同探讨数学建模教学竞赛和科研问题,专业案例为数学建模教学提供“问题”源泉,数学建模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提供有力工具,两者相辅相成,促进数学建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目前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合作文化缺失的问题

  1.合作形式局限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以学科主义为指导思想,实行分科教学的模式,不同部门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活动已经人为隔离和疏离,教师间的合作多是同一部门。因此,目前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基本是清一色数学教师组成,无专业教师等其他成员参与。数学建模教学团队这种同质化的成员构成,难免导致教师视界短浅、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从而使得数学建模教学活动难以发挥其真正的实效。又由于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高、教师所花费的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不愿参加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因此,有的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人数过少,只有2-3个人,有的教师甚至是兼任,这样就造成团队成员在分工协作和分配任务时难以沟通和协调。多数数学建模教学团队成员以青年教师为主,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少,团队结构不合理,这样也造成团队成员之间知识能力不能互补,难以达到教学团队预期建设效果。

  2.合作观念缺乏[5]

  长期以来,同行是“冤家”的观念以及文人相轻的现象在教师的群体中常见;多数教师也常认为教师自身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事。因此,在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个别成员各自为政,固守原有教学方法,很少与其他成员共同协作探讨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团队成员间开展教学研讨、教学经验和学术交流活动次数较少;成员间缺乏沟通协作等现象。由于教师合作观念的缺乏,就无法形成成员间优势互补,大大影响了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

  3.合作效率低下

  目前教师们的合作受到了重视,但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人为的合作”要远远多于“自发的合作”[6]。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因“课程教学”需要和“数模竞赛”需要,以行政命令组建的数学建模教学团队,这种以教师表面合作为特征的“人为合作文化”,而不是以教师开放、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心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合作文化,就容易造成教学团队成员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在貌合神离的氛围中工作,缺乏真正的放松与互助,缺少坦诚深入的交流,以致影响团队合作。   四、基于教师合作文化视角的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1.多元构成,组建教学团队

  组建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应创新组织架构,树立成员多元化意识。一是数学建模几乎涉及所有的数学分支,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需要多元参与;二是就成员个体而言,需要技能互补性的成员间相互影响、学习,形成教育合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其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因此,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应多元构成,倡导学科(方向)交叉与融合,不仅考虑数学学科不同方向的教师,也要考虑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专兼职教师分工合作,协调创新,实现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

  2.项目引领,建立合作机制

  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需要借助切实可行的教师合作实践形式的载体,否则便是奢谈、空谈,仅局限于观念引导、理性宣传,只会有表层效应。只有通过实效的活动,合作观念才能真正浸润教师的灵魂,并最终体现为教师的行动。因此,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应注重“教学、科研、竞赛”三者的相互支撑,以教改项目、科研项目、竞赛指导项目为载体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升科研水平和提高竞赛指导能力。各个项目完成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展开,真正将合作互动、民主自由、资源共享等特征体现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树立责任意识、分工协作、目标明确,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并亲历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同时要求每个成员反思、总结项目研究本身,即每个成员既是项目组成员,又是项目负责人。通过成员之间树立平等的责任意识,来促进成员间平等的合作互动[7]。

  3.分享交流,倡导合作文化

  在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的合作意识需要逐步培养和形成;教师的合作需要由浅显合作向深层合作过渡,那么,分享交流就是这一过程进化的有效催化剂。从分享交流的人员结构看,可有负责人与队员、老教师与年轻教师、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等分享交流;从分享交流的内容看,可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学术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从分享交流的形式看,可有教研备课、座谈会、讲座、对话会、网络等多种形式。通过分享交流,教师间互动,教师之间可以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改变教师的组织文化,使教师的工作由孤立的技术性工作转向进行专业探讨和追求的文化,建立起相互理解、认同与共生的团队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实现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任伟伟.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的缺失与重塑[J].河南社会

  科学,2011,(7):167-169.

  [2] 付永昌.合作文化视阈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J].研究江

  苏高教,2008,(4):93-95.

  [3] 林浩亮.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策略之一――高校教师合

  作文化的校本建构[J].教育管理,2008,(5):40-4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ngrenjiaoyulw/4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