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学论文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课程实施中面临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19-12-10 10:50:52更新时间:2019-12-10 10:50:52 1

  摘要:从国家课程管理视角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职语文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必须保持一致。 现实的境况却是:由于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研部门管理的局限,带来职业模块课程设置的虚化; 由于语文教学大纲自身研制的局限, 带来职业模块课程目标的泛化;由于教师课程开发积极性和水平的局限,带来职业模块课程内容的弱化。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职业模块;课程实施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课程实施中面临的若干问题

  一、中职语文职业模块课程设置的虚化

  (一)中职学校语文职业模块课时设置缩水目前四川中职学校学生按毕业的去向大体分成两类:一类学生称为就业班学生,另一类学生称为升学班学生。此外,还有一种叫“3+2”的学生,这类学生有入校分数限制并由省招办统一录取,在校完成 3 年中职课程学习后参加对口高职院校的内部考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升入专科高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 教学时数为 32~36 学时”,从操作层面看,中职学校每周安排 2 节语文课,一学期(按教学周数 16~18 周)刚好把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完成, 而现实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笔者 2016 年 12 月在四川省德阳市 10 多所中职学校调研发现, 没有一所中职学校的语文职业模块课时设置达到 32~36 学时的教学时数规定。 究其原因,学校主观上不看重语文职业模块的重要性 和独特性。 语 文职业模块 虽然 是 职业 教育中语文 课程独有 的部分, 但语 文等基 础文 化课程历来 处于职业教 育课程体 系中的边缘地位。 所以很 多学校的教 务处及教研 组对中 职语文职业模 块实施没有 系统规划, 过 程监 控 随意,评价结果 模糊,有的学 校甚至干脆 取消了职业模块的教学。 客观上,由于一些学校语文教师人数有限, 同 时由于未能 对课程开设 进行 统 筹规划,偏重于专 业课程,语 文课程职业 模块设置缩水成为必然。

  (二)中职教师语文职业模块课程意识混乱从教师层面看, 职业学校基层语文教师对语文职 业模块缺乏 相关理论 支撑和务实 的操作 培训。就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老师来讲,一些老师仅仅是对“职业模块”这个概念有所知晓,绝大多数语文老师没有专门开展过相关研究或探讨, 不清楚其具体特点,不清楚其目标实质,更不可能自觉建构具体可行的实施体系。 所以,教学实施中,有的手脚无措, 不知所以; 有的凭感觉确定目标导向,天马行空,随意任意,或“百家讲坛”,或人生哲学;大部分教师凭经验走老路,把职业模块当作基础模块对待,国家中职语文课程职业模块设置的意图落空。 教师的语文职业模块课程意识混乱导致学生学习 方向茫然, 对 职业语文能 力无 甚 感觉。 由于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基础文化课的边缘化态度,他们对语文职业模块的课程意识是一头雾水。

  二、中职语文职业模块课程目标的泛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中职语文课程目标, 对职业模块的实施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缺少明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带来了职业模块课程实施中手脚无措或任意而为的种种表现。 就现行大多数学校使用的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材来看,学校在落实课程目标上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上,职业语文能力具体要求模糊从知识与技能维度上看,课程目标大多数仍停留在基础语文能力方面,对职业语文能力的要求体现不多,更缺乏与专业大类相关的职业语文能力要求。比如,某教材工科类职业模块提出的目标要求:第一单元“继续提高对文章整体感知的水平,学习欣赏散文的基本方法”;第二单元“提高整体 领 会 的 阅 读 能 力,继 续 学 习 正 确 使 用 标 点 符号”;第三单元“进一步学习如何理解文章”等,这些都是基础语文能力的要求,本属于语文基础模块的解决范围,俨然成了职业模块的主打内容,从而使职业模块课程目标虚化。 职业语文能力是职场从业人员 的语文能 力在职业情 境中的具体 表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通过创设职业情境, 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应该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 即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维度上,缺乏职业模块个性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维度上,相应职业岗位的职业特色不明显。比如,某工科类模块教材第一单元围绕“自知与自强”安排内容,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要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第二单元围绕“责任与义务”主题,要求“从课文的学习中感悟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来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第三单元围绕“人生与创造”主题,“会从课文中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创造,懂得创造是青年的人生使命”;第四单元围绕“职业与理想”主题,要“从课文里领悟到理想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 培养爱岗敬 业、 踏实做人 的职 业 态度”。 看到这些目标,你能感觉出它是语文课程教材,而且是中职工科类语文职业模块教材吗?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文化修养,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方面本来也责无旁贷,但以上目标内容缺乏明确的工科类职业针对性,没有鲜明的工科类职业特色,它可以是德育课程的目标,也可以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唯独不宜空空洞洞地放在《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做课程目标。

  三、中职语文职业模块课程内容的弱化

  (一)课程教学内容处理随意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由 “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三部分组成, 这也是《大纲》规定的以指向职业、走向职场为主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 很多教师任意处理模块内容。 笔者调研的 10 多所中职学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放弃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部分,因为这部分的教学既不好操作也不好考核评价, 况且也没有谁来真正考核。在“阅读与欣赏”部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好恶任意选择课文, 喜欢的, 大讲特讲,不喜欢的,一笔带过,根本不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表达与交流”部分,大部分教师停留在知识与技巧的讲解上,几乎不进行实战演练,更谈不上职业场景中的实践体验。

  (二)课程教学知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课程内容要通过学科教学知识的学习得到落实。“学科教学知识是由学科知识与学生知识、教师个体知识、情境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相互作用转化而来的,具有转化性。 ”[3]真正的职业语文能力必须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实现。所以,职业模块的教学实施方式必须要营造一定的职业情境。这情境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 这就决定了相关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情境经验。 而这恰恰是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最缺乏的。 绝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环境十分封闭, 几乎没有下到工厂企业、机关单位观摩、实习体验的机会,也鲜有与专业教师或社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或职业岗位的交流。这种封闭导致他们在语文职业模块教学时,不能、不会甚至不愿进行职业情境的创设,从而使教学手段和方式变得封闭。

  (三)教材选文的时代性和典范性不足仅举两例为证。 其一,某教材所选《汉堡港的变奏》一文就过于陈旧。 这篇文章写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确实反映了当时的中国海员满腔的工作热情、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然而精神虽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但毕竟中国在港口航运上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地位上说,今天的中国在世界十大港口中占据了六席,拥有了绝对优势地位;从技术上说,中国的港口航运大多实现了集约化、智能化的管理运作,早已“非复吴下阿蒙”了。 这些跨越式的进步最能彰显我们的时代精神,也最切合我们新一代工科类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导向, 笔者认为教材的选编者能对这些划时代的成就无动于衷吗?其二,某教材所选《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一文,其典范性颇值得怀疑。 这是一篇描写成长中的困惑的小小说,文章中的“父亲”用巧妙的方法化解了 “我”的忐忑,让“我”走出了迷惘。 小说立意不错,但笔者认为故事情节中“父亲”的方法过于“巧妙”,违背了生活的逻辑,显得矫揉造作,流于虚假。 缺乏典范性的小说入选教材会使教材应有的功能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基于现实中职语文课程实施中职业模块课程设置的虚化、职业模块课程目标的泛化和职业模块课程内容的弱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中职语文职业模块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定位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宁.语文教育与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4-8.

  [2]徐 国 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0.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课程实施中面临的若干问题》来源:《教育科学论坛》,作者:蒋光明,罗自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xuelw/6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