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科学论文

浅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经济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03 09:59:19更新时间:2022-03-21 16:19:31 1

浅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周长亮
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810002
摘要:生态工业园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文章主要解读了生态工业园的概念,评价其建设现状,简述了其发展模式和评价指标。
关键字:生态工业园;模式;评价指标;必要性
一、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及特点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y park)的概念是1992年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首次提出的,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中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与传统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生产方式不同,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它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西方的发达国家诸如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建成了相当多的而且是具有一定的规模的生态工业园区;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也已经有很多成型的生态工业园区。此外,非洲的国家也正在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如纳米比亚和南非等国正在积极兴建EIP。我国近几年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种子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建成了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生态工业园区。如贵州的贵港生态工业园区,浙江衢州沈家生态工业园区等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生态工业园区。
三、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模式
  (一)自主共生型生态工业园——卡伦堡模式。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目前国际上最早也是最成功的生态工业园。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这四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副产品或者废弃物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起一种工业共生和代谢产业链关系,实现了园区废弃物“零排放”的目标。园区内的四个核心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在所有权上不具有隶属关系,驱动这些企业走到一起的动力是较低的交易成本。此外,在园区内还有专门负责在四个核心企业之间进行协调、组织、结算、监督工作的管理队伍,并且为新的废弃物利用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使物流、能流和信息流得到优化配置,促使循环经济得以有序进行。
  (二)产业共生型生态工业园——贵糖模式。广西贵糖生态工业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针对制糖业本身是一种排污量大的行业,贵港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以生态甘蔗园为起点、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两条工业生态链。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产业共生及在“3R”原则指导下的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的共生,农业和工业高度一体化,将当地乃至广西的甘蔗种植纳入产业链条中,在“减量化”原则的指导下抓源头提高甘蔗园的产量和甘蔗质量,并且将甘蔗园作为整个产业链条的收尾环节(即复合肥返田)。通过工农产业一体化形成的产业群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改造型生态工业园——美国Chattanooga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以杜邦公司的尼龙线头回收为核心的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Chattanooga曾经是一个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区,目前在该园区内,围绕杜邦公司的尼龙线头回收企业为核心建立起了一系列环保产业,推行企业零排放改革,不仅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形成了老工业区新的产业空间。这种老企业主导型生态工业园模式的特点主要是通过重新利用老工业企业的工业废弃物,修补、扩展产业链,实现老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来减少污染增进效益。这种模式对于我国一些污染严重的资源型老工业企业的改造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四)虚拟生态工业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Brownsville生态工业园。由于该模式不严格要求其参与者在同一地区,而是通过系统模型、数据库等一系列信息平台的构造建立成员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联系,所以这种生态工业园的建立有利于突破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的限制将具有产业关联度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跨区域产业链,而且在原有参与者的基础上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增加新成员来担当修补现有产业链的角色,增加了产业链条扩展的灵活性。
四、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
一般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四类指标: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
1、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既要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水平可用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经济产投比、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耗、万元工业产值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指标表示。经济发展潜力可用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和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指标来描述。
2、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等方面。环境保护方面包括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减排率,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等。生态建设方面包括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和地下水超采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用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3、生态网络指标 生态网络指标是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指标,反映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信息共享的效果。它包括重复利用、柔性特征等方面。 重复利用方面包括水资源、原材料、能源的重复利用。重复利用率越高,说明园区功能发育得越完善。柔性结构体现园区的抗风险能力,包括产品种类、原材料的可替代性等。产品种类越多,原材料来源越广泛,园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越强。
4、 管理指标 管理指标包括政策法规制度、管理与意识等。政策法规制度包括促进园区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管理与意识包括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规模以上企业ISO14001认证率,生态工业培训和信息系统建设等。 4 指标取值说明 4.1 经济指标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 GDP年平均增长率和人均 GDP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大于9%和1.8万元/人。经济产投比是衡量经济生产效率、资金使用效果的指标,计算以年度为时限,应大于1.5。
五、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
工业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与高度化,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时高效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工业产值与就业比重仍在国民经济中有较重要的贡献,但目前存在着由于粗放经营造成的资源低效率使用及由丁高污染排放造成的环境破坏等问题。现在兴起的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给中国的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实现工业的零污染或少污染,实现物质与能量利用的最优化,信息的高效传递与价值的增值,提高生态效率,建立循环社会,是解决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六、结论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正在开展探索的热点问题。人们认识到,单纯依靠污染的末端控制来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击源程序,必须寻求新的模式。生态工业园是人们在这一领域多年探索的产物,是工业生态学的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可使区域内同企业间,企业、居民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与输出优化,从而达到物质与能源的高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综合体。随着生态工业园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将成为全面协调人类活动与山然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模式,并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赵玲玲 罗 涛 刘伟)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
生态工业园模式研究 不详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不详
生态工业园_可持续发展模式 不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kexuelw/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