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论文发表

期刊杂志范文郸城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4-10-30 15:56:02更新时间:2014-10-30 15:57:07 1

  郸城县小麦种植面积8.27万hm2,2013年小麦平均穗数667.5万穗/hm2,平均穗粒数35.2粒,平均千粒重45.5 g,平均产量9 078 kg/hm2,最高地块达11 250 kg/hm2以上。

  摘要 阐述了郸城县小麦生产各阶段主要技术措施,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技术,以期为郸城县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杂志投稿,小麦生产,问题,改进技术,河南郸城

  2013年秋季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偏少35%~54%,日照时数偏多12.4~15.6 h,气温偏高0.7 ℃。浇好底墒水,整地质量较好,土壤墒情适宜,播种质量高,播期适宜。出苗后气温偏高,冬前积温略高,降水、光照适宜,苗势壮,冬前大分蘖较多,群体偏大,根系下扎较深。越冬期气温偏高,冻害较轻,长时间无有效降水,且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2月5日、18日雨雪天气,有效缓解了旱情。返青期气温偏低,降水较多,彻底解决了旱情,为小麦返青恢复生长奠定了较好的水分基础。进入起身期后,气温回升快,光照较充足,特别是3月下旬出现异常高温天气(日最高温度 24~28 ℃),造成小麦迅速拔节,几乎没有春生分蘖,两极分化较常年快,进入拔节以后,有2次降雨过程,保障了小麦需水敏感期所需要的水分。小麦抽穗较常年提前 10 d,小麦扬花期前期降雨,由于温度较低,防治及时,基本没有发生赤霉病。灌浆前中期墒情适宜,光照充足,温度基本稳定,昼夜温差较大,利于小麦灌浆,灌浆后期虽然出现2次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到38 ℃),但是时间短,且出现在后期,虽对小麦灌浆有影响但并没有阻碍小麦的正常灌浆速度,2014年的天气延长了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灌浆期,较常年延长 7~10 d,因此2013年小麦籽粒千粒重较常年高3~4 g。同时,冻害、倒伏、干旱、高温等逆境胁迫较常年轻,病虫害发生程度也较常年轻。总体而言,2014年的天气条件最适宜小麦生长发育,适合创高产。

  1 生产各阶段主要技术措施

  1.1 播前准备

  小麦的产量水平与土壤肥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土壤肥力高才可以获得高产[1],因此高产田应以培肥地力、测土施肥为基础,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8%以上,全氮含量达到0.15%,有效磷达到33 mg/kg,速效钾达到195 mg/kg;整地质量达到早、深、净、细、平、实的标准。前茬大豆收获后,及时清理秸秆,整地,防治地下害虫[2]。按照“稳氮、增磷、补钾、添微”原则,底施二铵375 kg/hm2、尿素375 kg/hm2。生茬塌墒、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在浇好底墒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的要求,用大型机械深耕25 cm以上,耕后机耙2~3遍,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土碎的整地标准。整地时,用3%辛硫磷颗粒剂37.5~45.0 kg/hm2拌细土750 kg/hm2,进行土壤处理[3]。

  1.2 播种阶段

  先用霍尚澳优液肥900 mL/hm2拌种150 kg/hm2,堆闷1 h。然后再用50%辛硫磷乳油750 mL/hm2+2.5%适乐时300 mL/hm2+3%敌委丹600 mL/hm2二次拌种,预防地下害虫和病害。采用机播、精播技术,实施宽窄播种,窄行17 cm,宽行28 cm,播种深度3~4 cm。适期早播,10月10日播种,播种量150 kg/hm2。

  1.3 返青至抽穗期管理

  返青期以控为主,重点做好化学除草,防治纹枯病。分别在2月底和3月中旬用井冈霉素500~800倍液+30%戊唑醇120 g/hm2对水450 kg/hm2,喷洒茎基部防治小麦纹枯病2次[4]。拔节前用麦巨金90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洒防倒。拔节末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 kg/hm2,促花增粒,提高品质。结合病虫害防治,分别在2月底、3月中旬、4月上旬用磷酸二氢钾、霍尚澳优十二元素、螯合硼等微肥均匀喷施。及时检测麦蜘蛛、蚜虫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发病中心,及时喷药防控。

  2 存在的问题

  2.1 连年旋耕,播量大

  连年旋耕或小拖拉机耕,使得耕层变浅,土壤容重偏高,耕层紧实,并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不利于吸收深层养分和水分。耕翻后没耙细、旋耕后没压实,表层土壤过于悬松,透风跑墒,易旱易冻,且造成深播弱苗。播量大,播期早,导致大群体,病虫害重,易倒伏,穗小粒少粒重降低;高产麦田播种不均匀,缺苗断垄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gnyelwfabiao/4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