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音乐论文

利用音乐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1-06-07 09:31:56更新时间:2011-06-07 09:32:35 1

利用音乐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杨荔娟
【关键词】 利用 音乐教学 提高 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最好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有效途径。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听者的共鸣与联想,它能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人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好的情感道德、精神品质的熏陶。常规的说教,对正处在青春反判期的中学生而言,会使他(她)们更加逆反,她们会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与我们施教者作对。而音乐教育却有别于其它教育,人们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代中学生的审美令人堪忧。不知从何时开始,小学四年级的女生不再穿裙子,中学校园里不再看见彩裙飘动,头发束成马尾辨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女生,取而代之的是披头散发、流海把大半个眼睛都遮住,看不见眉毛什么样子,一年四季青一色牛仔裤的女生。偶尔走过一个穿裙子的人,四周立刻会响起一片唏嘘声,仿佛走过来的不是地球人,而是一个从遥远星球来的外星人。我不禁在内心问自己:“现在的中学生审美到底怎么啦?她们的审美竟有这么大的偏差!”面对这样的一群中学生,我觉得我们音乐教育应肩负起责任。作为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从而创造美。因为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作用于情感领域的教育活动,它能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等过程中沟通其审美情感,感染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一、 利用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在的是一所普通三、四类的高中学校,面对的是一群C类以下分数段的学生,有些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课,特别是高中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我就遇到这样的班级,我刚跨进教室门,就有五、六个男生说:“老师,我们不喜欢音乐。”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与学生谈谈我对这个班的第一印象:“开朗、直率、活泼、好动”等一些课外话题;之后谈到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如我们走路,脚踏出来的声音是音乐节奏;夏天树上的知了在鸣叫,那是独唱的声音;晚上池塘里的青蛙叫呱呱,那是一种合唱的声音效果;又如我们看电视里的广告,为了加深人们的印象,它会配上一段音乐。再如我们看电影、电视剧,画里话外都会有音乐作为背景衬托,才能使我们观众身临其境,心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如置身其中。我们男孩子喜欢看的战争片,有一部描写抗日战争的电影:《地道战》,当演到八路军、民兵、老百姓一瞬间从地道里钻出来,满山遍野都是冲向敌人的人群时,背景音乐响起合唱的声音:“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说的一句话:“人民战争是最伟大的战争!”把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用持久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战例呈现在我们眼前。在举例歌曲时,我会把它唱出几句来,让学生能感受一下旋律,我尽可能地把音乐唱得优美些,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些,从而把一种清新的感觉融进课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想听我讲的课,愿意上我的音乐课,唤醒她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知极性。这是我完成计划的第一步。
二、 利用教师的专业修养,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音乐是一种以审美为核心的情感艺术,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在唱歌时,充分表现音乐的思想感情,而自己的范唱却平淡无味,,讲解歌曲时无法做到深入浅出,举一反三,那就无法给学生做出榜样来。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重自身的言、形美,给学生树立一个美的榜样。“言”,就是语言表达及教学示范;“形”,就是形象;音乐教师的形象包括站立、行走及精神面貌,都应给人一种挺拔向上、充满活力的印象。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脸上应时时带着微笑,说话要流畅,咬字吐字要清楚、标准,声音要抑扬顿挫,教学示范要有激情,让学生看到一个永远青春、靓丽的老师形象,就能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唤醒她们对美的向往。
三、 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既存在着种种美好的事物,也存在着各种丑恶的现象。艺术作品告诉人们什么是美的,值得颂扬的;什么是丑的,需要批评的,从而达到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们对美和丑的判断能力。审美教育简称美育,而音乐教育又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和情感美,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强化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愉悦且获得美的感受;用音乐作品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向上精神,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坚定他们的志向和信念,对真正美好的事物发生兴趣。苟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从题材上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如从赞美大自然的歌曲作品选择:《我爱你塞北的雪》,可根据歌词解读歌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展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图:“我爱你塞北的雪……迎春的花叶。”从表面上看歌曲唱的是冬天的雪花,描绘的是一幅雪花飘落、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但歌词内涵的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又例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后我以为你很美丽……奉献的是自己”歌曲描写了默默无闻的教师形象,歌颂了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例三《泉水叮咚》、《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歌唱高尚爱情观的优秀歌曲,歌词以暗喻的手法,把姑娘对在远方参军亲人的怀念融进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中。它与我们现代的爱情歌曲:如《老鼠爱大米》等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它不是一味地直来直去的谈爱情,而是把爱化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比贡献,这样的爱是崇高的、伟大的。而《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引子的曲调悠长飘逸,清澈感人;中间部分旋律委婉亲切,深情内在,结尾全曲推向高潮;歌曲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细腻描绘,充分表现了海外归侨炽热的爱国之心。合唱曲:《歌唱祖国》,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在这些或雄壮、或抒情、或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壮丽、秀美,人民群众的勤劳、勇敢,使学生从理性上感受音乐美。通过不同时代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作品的时代美,不同体裁作品的风格美;作者创作的性格美;让学生在欣赏及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四、 利用教师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知对于生活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我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的小朋友和一个外国的小朋友一起玩,老师给她们每人一个大红苹果,中国的小朋友接过苹果后,很有礼貌的说了声:“谢谢老师!”而外国小朋友接过苹果后,很惊叹地大声说:“这个苹果红得太美了!我好喜欢!它真香!从它的香味里我已经感觉到它的甜味了,谢谢老师!”故事讲完后我与学生交流这两个小孩的相同与不同处,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最后我引导学生深入故事的内涵:她们的共同之处是很有礼貌,不同之处是外国小朋友善于发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善于发现美、感知美,用美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学习、生活。同时我在教学中选择作品时,把自己的审美道德观渗透到音乐作品中去,以自身所具有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以我们教师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好的音乐作品,逐步渗透理解,使其在艺术美的熏陶下,提高心理素养,净化美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高尚的艺术情操,使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品质高尚,有知识、有能力,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yinyuelw/1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