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是公正司法的基础,司法大厦的稳固在于其每一块基石每个证据的可靠。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一定要重视对证据的审查。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工作中,由于所涉对象特定,为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司法保障,更应对侦查机关移送的证据睁大双眼
据统计显示,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检察院辖区内近年的妨害司法类犯罪情况如下:2008年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妨害司法类犯罪案件9件16人,批准逮捕16人;2008年受理移送审查起诉的妨害司法类犯罪案件4件17人,移送起诉4件17人。2009年受理批准逮捕的妨害司法类犯罪案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公安理论研究刊物。1989年创,2000年第3期始开辟《当代中国农村法治》专栏(原 名当代中国农村法治扫描与研究),2007年第1期始开辟警学高峰论坛。学报2002年4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科学报一等奖;2002年9月 被评
政法类期刊推荐 《公民与法》( 法学版)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法学期刊。《公民与法》(法学版)目标是以打造国内一流的法学学术期刊。《公民与法》(法学版)的宗旨是以服务法律实践。 摘要:司法实践中经常碰到受贿人员将收受款
在国际毒潮泛滥影响下,我国毒品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当前,我国境内的贩毒方式主要有两种:大宗贩毒和零星贩毒。个别地区大宗和零星的贩毒活动极为猖獗,大部分地区零星贩毒活动甚至呈半公开化状态。笔者所在区院受理的贩毒案件就以零星贩毒为主。通过对零星
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摘要:适用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但在客观上会不同程度地限制甚至剥夺
我国基层法院证人出庭率不足1%。①一位从事法律援助的公职律师在其十余年的律师生涯和近百起刑事案件代理经历中,从未在审判庭上见过出庭证人,刑事案件证人不出庭已经成为常例。②针对这一现状,新刑诉法在96刑诉法基础上完善了证人出庭制度,如何利用这一
就我国国内而言,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刑事犯罪案件侦查中较早的应用了技术侦查,手段也较多;相比之下,检察机关在2013年1月1日才被赋予了在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运用技术侦查的权力,起步较晚,缺少实践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有关法条进行分析,
近期广州大学城危险导师强奸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个曾经因为强奸未遂被判缓刑的服刑犯人黄波,把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在多所二级学院和专科院校进行成功学培训课程,在此过程中借培训名义与多名女生发生性关系。2011年8月24日,危险导师黄波被学生
2013年3月30日31日,无权处分与一物数卖专题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承办,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西南政法大学民法成长论坛协办。来自最高人民法院、部分地区人民法院、部分高校以及律师界、
由于监视居住在司法实践中面临备而不用和易沦为变相羁押两个极端困境,而备受诟病,并成为废除论者最有力的论证依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将监视居住从刑事强制措施中剔除,而是通过对其适用对象、适用程序、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合理化改造后,保留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扩展,保险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作为现实常发的金融诈骗罪之一的保险诈骗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不少争议及疑难问题,笔者在此选择其中三个司法实务中经常碰到但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和同仁。 摘要:有关保
犯罪学论文投稿 期刊推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 出版总署批准强调学术创新,以质取稿,忌人云亦云重复研究;强调公安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尤 其欢迎对公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研究;强调论文规范,不按规范撰写的论文将被视为不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杂志/杂志简介 主管单位:湖北省公安厅 主办单位:湖北警官学院 国内刊号:CN42-1442/D 国际刊号:ISSN1009-2048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公安厅主管,湖北警官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
本文是一篇犯罪学理论研究论文,论述了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界定,发表在期刊《 合肥学院学报 》上。同类期刊推荐《学术论坛》杂志是广西社科类创刊最早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自1978年创刊三十多年来,刊物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本文是一篇犯罪学论文范文,论述了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帮教基地之构建,发表在期刊《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上。犯罪学期刊推荐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二读通过的《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文草案》(以下简称《国家责任草案》)删除了在一读时通过的第19条国家对国际犯罪和国际不法行为刑事责任的归责因素。国家犯罪和国家刑事责任的提法遭到了大多数主要国家的强烈反对。 摘要:在国际法
犯罪现场存在的痕迹就存在状态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既有形的物质痕迹和无形的心理痕迹。物质痕迹具有广泛性、稳定性特点;心理痕迹具有客观性、可知性、抽象性、间接性、隐蔽性等特点。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1]只有认请有形痕迹与心理痕
近年来,虽然刑法学界对行为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犯罪客观要件中的行为鲜有专门深入探讨,致使对犯罪客观要件中行为的实质缺乏深入的了解,对犯罪客观要件中行为的界定歧义丛生,莫衷一是:事实行为说、构成行为说、危害行为说、犯罪行为说。其中,尤以
摘要:交通肇事后行为人报警并停留在现场的行为由于在刑法、行政法等不同的法律层面均有不同的评价,因而在刑事审判量刑活动中以是否构成重复评价为核心,就该行为可否认定为自首问题存在理论争议。本文将结合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和自首的构成要件,论述交通肇